【题目】甲、乙、丙、丁、戊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甲 | 乙 | 丙 | 戊 | |
① | NH3 | O2 | NO | H2O |
② | Fe | H2O | H2 | Fe2O3 |
③ | Al2O3 | NaOH溶液 | NaAlO2溶液 | 过量CO2 |
④ | Na2O2 | CO2 | O2 | Na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解:①4NH3+5O2 4NO+6H2O,一氧化氮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实现转化,故错误;②3Fe+4H2O(g) Fe3O4+4H2 , 3H2+Fe2O3 2Fe+3H2O,所以能实现转化,故正确;③Al2O3+2NaOH=2NaAlO2+H2O,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 所以不能实现转化,故错误;④2Na2O2+2CO2=2Na2CO3+O2 , 2 Na+O2 Na2O2 , 所以能实现转化,故正确; 故选A.
根据反应甲+乙→丙+丁,丙+戊→甲分析,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这两个反应是否能发生,如果能发生,则正确,否则错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甲酸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以验证其含有醛基,并考察其化学性质,首先做了银镜反应.
(1)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 因为 .
(2)写出甲酸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很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他肯定没有进行的操作(写字母):
A.用洁净的试管;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
C.用前几天配制好的银氨溶液;
D.反应过程中,振荡试管使之充分反应.
E.用小火对试管直接加热;
然后,同学们对甲酸与甲醇进行了酯化反应的研究:(就酯化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4)写出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甲装置和乙装置中选择哪套更好? , 原因是;
(6)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及试剂除浓H2SO4、甲醇、甲酸外,还需要的一种药品 .
(7)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平衡常数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B.温度升高,平衡常数一定不变。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后,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D.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其主题是“淘汰氟氯烃:绝佳机会”。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代烷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中和热的实验测定中,下列操作中使结果偏高的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酸碱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多家权威机构及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1月5日起,国内航空燃油附加费有望下调,坐飞机可省10至20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将石油蒸馏得到汽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B.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会加剧温室效应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
D.汽车尾气中“黑烟”会增加空气中固体颗粒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鸡蛋壳溶于食醋: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2C6H5O﹣→2C6H5OH+CO32﹣
C.向CH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CH2BrCOOH+OH﹣ CH2BrCOO﹣+H2O
D.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3CHO+2Ag(NH3)2++2OH﹣ CH3COO﹣+NH4++3NH3+2Ag↓+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H < Al < Mg < Na
B. 热稳定性:HCl > H2S > PH3 > AsH3
C. N、O、F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D. P、S、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