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SO3、SO2,应该先检验SO3

B. 装置b中的试剂为Ba(NO3)2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C. 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D. 装置d中的试剂为石灰水,是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A

【解析】

A.硫酸亚铁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先把混合气体通过氯化钡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三氧化硫气体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因此分解的气体产物中应该先检验SO3A正确;

B.如果把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用硝酸钡溶液的问题是:无法判断使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硫还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

C.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的SO2,如果溶液褪色,证明存在SO2C错误;

D.装置d内装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D错误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将等浓度的FeSO4和(NH4)2SO4两种浓溶液混合可制得一种晶体,该晶体(称摩尔盐)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一种还原剂,其强热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2(NH4)2Fe(SO4)2·6H2OFe2O3+2NH3↑+N2↑+4SO2↑+17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N2、NH3,还原产物是SO2、Fe2O3

B. 1mol摩尔盐强热分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NA

C. 向摩尔盐溶液中滴入足量浓NaOH溶液,最终可得刺激性气体和红褐色沉淀

D. 常温下,摩尔盐的溶解度比FeSO4、(NH4)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短周期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2+7,它们形成的双原子共价化合物的种类最多有( )

A.1B.2C.3D.多于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产生的H2S废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理.可以制取氢气,同时回收硫单质,既廉价又环保。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H2(g)+O2(g)=2H2O(g) △H1

S(s)+ O2(g)=SO2(g) △H2

2S(s)S2(g) △H3

2H2S(g)+SO2(g)=3S(s)+2H2O(g) △H4

则反应2H2S(g)2H2(g)+ S2(g)的△H=_____

(2)工业上采州高温热分解HzS的方法制取H2,在膜反应器中分离出H2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阻H2S的起始浓度均为0.009 mol/L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 ,实验过程中测得H2S的转化率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b表示不同温度F反应经过相同时间时H2S的转化率。

①在935℃时,该反应经过t s H2S的转化率达到P点数值,则在ts内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

②温度升高,平衡向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逆反应”),平衡常数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98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随着H2S分解温度的升高,曲线b逐渐向曲线a靠近,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电解法治理硫化氢是先用FeCl3溶液吸收含H2S的工业废气,所得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阳极区所得溶液循环利用。

①进入电解池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前四周期元素 R、X、Y、Z、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它们的结构和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代号

部分信息

R

基态R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同

X

X的双原子单质δ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

Y

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Z

Z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

E

基态E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d5

回答问题: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其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是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 X的氢化物M,分子内含18个电子,M的结构式为_____,每个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R、X、Z的含氧酸根离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组是_________________

(4)Z元素的两种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ZX)4在常压下,高于130℃时(ZX)4分解为相应的单质,这一变化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它为热色性固体,具有色温效应,低于-30℃时为淡黄色,高于100℃时为深红色.

在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

(6)常温条件下,E的晶体采用如图所示的堆积方式。则这种堆积模型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若E原子的半径为r,则单质E的原子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二十面体准晶颗粒由Al、Ca、Cu、Fe 四种金属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原子有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新制的Cu(OH)2可将乙醛氧化成乙酸,而自身还原成Cu2O。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的比例为___。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配合物[Cu(NH3)4](OH)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1 mol该物质中有______个σ键。

(3)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______个铜原子。

(4)CaCl2熔点高于AlCl3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aF2晶胞如图所示,已知:氟化钙晶体密度为ρg·cm-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氟化钙晶体中Ca2+和F-之间最近核间距(d)为______________pm(只要求列出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又名大苏打、海波,主要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作鞣革时重铬酸盐的还原剂,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其工艺制备流程如下: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模拟该流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双球管a处的液体可用来检验I中的反应是否发生,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稀硫酸

若要停止I中的化学反应,除停止加热外,还要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I,使反应完全,发现浸入液面下的铜丝变黑,甲同学对黑色生成物提出如下假设:①可能是Cu2O;②可能是CuO;③可能是CuS;④CuS和CuO的混合物。乙同学提出假设①一定不成立,该同学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来验证黑色物质的组成:

基于上述假设分析,原黑色物质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不足,建议在I上_____________;在I、II之间增加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D3O+所含电子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内容: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弱电解质),且酸性强于碳酸,其熔点为101.5℃,在157℃升华。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 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说明乙二酸具有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 MnO4+ ____ H2C2O4+ ____ H+ ____ Mn2++ ____CO2↑ + ____ 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忽略草酸的升华,且夹持装置未标出):

实验发现:装置C、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CuSO4粉末变蓝,F中CuO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据此回答:

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2.52 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简单表述)。

(5)以上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