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3年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CO2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目前,由CO2来合成二甲醚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化学反应是:
2CO2(g)+6H2(g)CH3OCH3(g)+3H2O(g)△H>0.
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②判断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2 , 同时消耗1mol二甲醚
C.v(CO2):v(H2)=1:3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2)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 (g)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H0(选填“>”、“<”).
②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 , 在图中画出c(CO2)在T2、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
(3)已知:CO(g)+2H2(g)CH3OH(g)△H=﹣a kJmol﹣1 .
①经测定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若某时刻、250℃测得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CO)=0.4molL﹣1、c(H2)=0.4molL﹣1、c(CH3OH)=0.8molL﹣1 , 则此时v正v逆(填“>”、“<”或“=”).
②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 CO和2mol 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压强比(P后/P前) | 0.98 | 0.90 | 0.80 | 0.70 | 0.70 | 0.70 |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
(4)液氨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汽车燃料已越来越被研究人员重视.它在安全性、价格等方面较化石燃料和氢燃料有着较大的优势.氨在燃烧实验中相关的反应有:
4NH3(g)+3O2(g)=2N2(g)+6H2O(l)△H1 ①
4NH3(g)+5O2(g)=4NO(g)+6H2O(l)△H2 ②
4NH3(g)+6NO(g)=5N2(g)+6H2O(l)△H3 ③
请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H1、△H2、△H3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达式,△H1= .
(5)美国Simons等科学家发明了使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为用铂作为电极,加入KOH电解质溶液中,其电池反应为 4NH3+3O2=2N2+6H2O,写出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
【答案】
(1);BD
(2)<;
(3)<;45%
(4)
(5)O2+2H2O+4e﹣=4OH﹣
【解析】解:(1)①化学平衡常数K= ,所以答案是: ;②A.容器中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容器中密度始终不变,则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2 , 同时消耗1mol二甲醚也同时生成1mol二甲醚,二甲醚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C.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v(CO2):v(H2)=1:3,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减小,所以反应前后气体压强改变,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BD;
(2.)①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1>T2,升高温度,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焓变小于0,所以答案是:<;②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所以平衡时二氧化碳浓度不变,但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其图象为 ,所以答案是: ;
(3.)①该反应的浓度商= =12.5>K,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所以答案是:<;②根据表中数据知,20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反应后压强是反应前的0.70倍,则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0.70×(1+2)mol=2.1mol,根据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n(CO)为反应前后气体减少物质的量的一半,所以参加反应的n(CO)=(1+2﹣2.1)mol× =0.45mol,所以CO转化率= =45%,
所以答案是:45%;
(4.)由反应4NH3(g)+3O2(g)=2N2(g)+6H2O(l)△H1 ①
4NH3(g)+5O2(g)=4NO(g)+6H2O(l)△H2 ②
4NH3(g)+6NO(g)=5N2(g)+6H2O(l)△H3③则反应 可得到反应①,则△H1= ,所以答案是:△H1= ;
(5.)燃料碱性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 所以答案是:O2+2H2O+4e﹣=4OH﹣ .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需要了解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的状态;状态判断:①v(B耗)=v(B生)②v(C耗):v(D生)=x : y③c(C)、C%、n(C)%等不变④若A、B、C、D为气体,且m+n≠x+y,压强恒定⑤体系颜色不变⑥单位时间内某物质内化学键的断裂量等于形成量⑦体系平均式量恒定(m+n ≠ x+y)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了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 a中的物质 | b中的物质 | c中收集的气体 | d中的物质 |
A | 氯化铵 | NaOH | NH3 | H2O |
B | 浓硫酸 | Na2SO3 | SO2 | NaOH溶液 |
C | 稀硝酸 | Cu | NO2 | H2O |
D | 浓盐酸 | MnO2 | Cl2 | NaOH溶液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疗上常用碳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剂,即钡餐
B.碘有“智慧元素”之称,故所有食品都应加碘
C.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A. 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 B. 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
C. 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可抽动铜丝的作用是。
(3)试管Ⅱ中现象为;可证明。
(4)试管Ⅲ的管口用浸有碱(NaOH溶液)的棉团塞住,其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的常见化学性质,过程设计如下.
提出猜想:
问题1: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况下,正二价铁的稳定性小于正三价的铁,正一价铜的稳定性也小于正二价的铜吗?
问题2:氧化铜有氧化性,能被H2、CO还原,它也能被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还原吗?
实验探究
Ⅰ.解决问题1取一定量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80~100℃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从实验Ⅰ可得出的结论是
(3)Ⅱ.解决问题2
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当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X)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变成了红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气体Y;将X通入灼热的CuO燃烧管完全反应后,消耗0.01mol X,测得B装置增重0.36g,并收集到0.28g单质气体Y.
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4)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通常先用H2O2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中的铜,最终实现铜的回收利用。写出H2O2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与金属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 6Cu+S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当生成19.2 g Cu 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mol。
(3)研究性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试样中CuSO4·5H2O(不含能与I-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含量。称取a g试样配成 100 mL 溶液,取出25.00 mL溶液,向其中滴加 KI 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的反应为2Cu2++4I-=2CuI↓+I2);继续滴加 KI 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反应生成的 I2 与V mL c mol·L-1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则试样中CuSO4·5H2O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