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A、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后,设计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氮是否发生反应”.他们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
①提出假设:
假设Ⅰ:若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则发生反应:
Na2O2+2NO2═2NaNO3
Na2O2+2NO2═2NaNO3

假设Ⅱ:若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气体单质),则发生反应:
Na2O2+2NO2═2NaNO2+O2
Na2O2+2NO2═2NaNO2+O2

②查阅资料:a.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2NaNO2+2HCl═2NaCl+H2O+NO2↑+NO↑;
b.检验NO
 
-
3
的原理:Cu+2NO
 
-
3
+4H+
  △  
.
 
Cu2++2NO2↑+2H2O.
③设计实验:
a.在一瓶集气瓶里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用药匙放进一勺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粉末,盖上毛玻璃片用力振荡,用手摸瓶壁感觉发烫,红棕色迅速消失了;
b.反应完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不复燃;
c.向反应后的残余物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
d.将瓶内固体充分溶解,浓缩,再加入浓硫酸和铜粉共热,可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呈蓝色.
④实验结论:假设
假设Ⅰ
假设Ⅰ
(填“Ⅰ”或“Ⅱ”)正确.
B、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

(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偏高
偏高
(填高、偏低或不变);
(3)步骤⑤的目的是
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导入U型管中
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导入U型管中

(4)步骤⑦的目的是
判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判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5)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106(d-b)
44a
×100%
106(d-b)
44a
×100%
分析:A、假设Ⅰ:若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反应只生成一种盐,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配平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气体单质,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配平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反应过程中无氧气生成,说明假设Ⅰ正确;
B、(1)分析实验过程和装置图可知,干燥管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影响测定结果;
(2)硫酸换成盐酸,盐酸溶液中挥发出的氯化氢也会被碱石灰吸收,造成测得结果偏高;
(3)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目的是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碱石灰被吸收减少误差;
(4)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全部排出,使测定的结构更准确;
(5)依据实验步骤可知U型管的质量变化为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称量至恒重为dg,所以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d-b)g,依据元素守恒计算得到;
解答:解:A、假设Ⅰ:若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反应只生成一种盐,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配平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NO2═2NaNO3
故答案为:Na2O2+2NO2═2NaNO3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气体单质,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配平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NO2═2NaNO2+O2;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反应过程中无氧气生成,说明假设Ⅰ正确;
故答案为:Na2O2+2NO2═2NaNO2+O2;假设Ⅰ;
B、(1)分析实验过程和装置图可知,实验是利用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干燥管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影响测定结果;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 
(2)硫酸换成盐酸,盐酸溶液中挥发出的氯化氢也会被碱石灰吸收,造成测得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3)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目的是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碱石灰被吸收减少误差;
故答案为: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导入U型管中;
(4)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全部排出,使测定的结构更准确;
故答案为:判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5)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实验步骤可知U型管的质量变化为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称量至恒重为dg,所以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d-b)g,依据碳元素守恒计算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d-b)g
44g/mol
×106g/mol
ag
×100%
=
106(d-b)
44a
×100%;
故答案为:
106(d-b)
44a
×1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过程分析,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和实验测定方法,物质性质和实验操作的目的和实验步骤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搭配、选择、识别各种实验装置,是基本的化学素养之一.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四小题.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两个典型的定量实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1mol/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ABD

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B.如果实验中需用60mL 的稀硫酸标准溶液,配制时应选用100mL容量瓶;
C.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
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
E.配制溶液时,若在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F.中和滴定时,若在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2)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B
B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制取二氧化硫
D.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3)实验室可用右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B
B

A.S02        B.NH3
C.NO         D.Cl2
(4)某同学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出现小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可能是
C
C

A.铜与浓硫酸          B.铁与浓硫酸
C.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5)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滴管口伸入试管中;试管口向上;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滴管口伸入试管中;试管口向上;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A
滴管口伸入试管中
滴管口伸入试管中
;B
试管口向上
试管口向上
; C
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已知SiO2、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Mg和SO2的实验,其中A是制备SO2的发生装置.

(1)选择制取SO2的合适试剂
②③
②③
(填序号).
①10%的H2SO4溶液 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体 ④CaSO3固体
(2)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Mg+SO2
  △  
.
 
2MgO+MgS(或2Mg+SO2
  △  
.
 
2MgO+S,Mg+S
  △  
.
 
MgS)
3Mg+SO2
  △  
.
 
2MgO+MgS(或2Mg+SO2
  △  
.
 
2MgO+S,Mg+S
  △  
.
 
MgS)

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3)请在图中画出制备SO2的发生装置并注明主要仪器的名称,固定仪器省略不画

(4)你认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在A和B之间没有连接一个干燥装置;C装置未与大气相通;在镁下方未垫一个不锈钢片,镁与玻璃管反应;未设计一个防倒吸装置
在A和B之间没有连接一个干燥装置;C装置未与大气相通;在镁下方未垫一个不锈钢片,镁与玻璃管反应;未设计一个防倒吸装置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的研究,他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
①工业上在高温时用C还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SiO2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4
④Si和SiO2均不与稀H2SO4反应
⑤SiH4在空气中自燃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5)该小组“实验室制Si”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SiO2
  △  
.
 
2MgO+Si
2Mg+SiO2
  △  
.
 
2MgO+Si

(6)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
金属镁与生成的硅继续反应生成硅化镁,硅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SiH4可自燃
金属镁与生成的硅继续反应生成硅化镁,硅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SiH4可自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盐卤矿抽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及少量的Ca2+、Mg2+、SO4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该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现有可供选择的a、b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H2O2、KMnO4(H+)溶液、稀HNO3.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试剂a应选
H2O2
H2O2
,该反应在酸性环境中完成,其离子方程式为
H2O2;H2O2+2Br-+2H+=Br2+2H2O
H2O2;H2O2+2Br-+2H+=Br2+2H2O

(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依次为
D
D
(选填字母).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3)操作⑤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
蒸发皿
蒸发皿

(4)选出除去无色液体I中Ca2+、Mg2+、SO42-离子所需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BaCl2、KOH、K2CO3
BaCl2、KOH、K2CO3
(填化学式).
(5)调节pH的作用是
除去过量的OH-、CO32-
除去过量的OH-、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对照实验:
精英家教网
【实验现象】数天后铁钉锈蚀情况:A无锈蚀,B无锈蚀,C有锈蚀;
【实验结论】金属锈蚀的条件是
 

【结论分析】铁钉生锈主要属于
 
腐蚀(填“化学”或“电化学”);其负极反应为
 

【拓展应用】写出金属防护的一种常用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