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铁、铝、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Fe3C)。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将Y溶于过量盐酸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某溶液中有Mg2+、Fe2+、Al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将滤渣高温灼烧,并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________。
A.Mg2+ B.Fe2+
C.Al3+ D.Cu2+
(3)氧化铁是重要的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Ⅱ的方法为________。
②请写出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2+、Fe3+、H+Fe(NO3)3
(2)BC
(3)①过滤 洗涤 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②Fe2++2HCO3-=FeCO3↓+CO2↑+H2O
【解析】(1)铁的氧化物中具有磁性的是Fe3O4,Fe3O4溶于过量的盐酸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Fe2+、Fe3+、H+;Fe3O4溶于过量的浓硝酸后Fe元素会被氧化为Fe3+,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盐是Fe(NO3)3。(2)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Mg2+→Mg(OH)2、Fe2+→Fe(OH)3、Al3+→[AlCO4]-、Cu2+→Cu(OH)2;过滤后滤渣中含有Mg(OH)2、Fe(OH)3、Cu(OH)2;高温灼烧后Mg(OH)2→MgO、Fe(OH)3→Fe2O3、Cu(OH)2→CuO;将MgO、Fe2O3、CuO投入过量盐酸后生成Mg2+、Fe3+、Cu2+,故应选择B、C。(3)①从流程图中知道经操作Ⅰ得到滤渣,故该操作是过滤;操作Ⅱ是在得到FeCO3沉淀后进行的,故该操作是洗涤;洗涤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②从流程图中分析加入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有FeCO3沉淀,还应有CO2生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2S2O3·5H2O可作为高效脱氯剂,工业上用硫铁矿(FeS2)为原料制备该物质的流程如下。
硫铁矿Na2S2O3·5H2O
已知:Ⅰ.气体A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与硫化氢(H2S)混合能获得单质硫。
Ⅱ.pH约为11的条件下,单质硫与亚硫酸盐可以共热生成硫代硫酸盐。
回答下列问题:
(1)沸腾炉中将粉碎的硫铁矿用空气吹动使之达到“沸腾”状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塔中的原料B可以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Cl溶液 b.Na2CO3溶液 c.Na2SO4溶液
(3)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模拟制备Na2S2O3的过程(加热装置已略去)。
①使用70%的硫酸比用98%的浓硫酸反应速率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中制备Na2S2O3发生的连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Na2S+H2O+SO2===Na2SO3+H2S、2H2S+SO2===3S↓+2H2O (或)2H2S+H2SO3===3S↓+3H2O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程师设计了从硫铁矿获得单质硫的工艺,将粉碎的硫铁矿用过量的稀盐酸浸取,得到单质硫和硫化氢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上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 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某些无机物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未列出)。已知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M、K是常见的金属单质;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向C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1)已知盐X不带结晶水,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若不考虑损失,G、D和H2O可恰好完全反应生成I,反应时G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足量K与I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J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一种盐。将该盐的水溶液蒸干灼烧可得到_________(填化学式)。
(5)在0.02 mol·L-1的X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一元强碱时,则X可能是NaAlO2
B.若图中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一元强酸时,则X可能是NH3
C.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非金属单质时,则Z可能是CO2
D.若图中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当W为金属单质时,则Z可能是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混合物浆液含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图2),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B→C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C→Al的制备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__________。
a.温度 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3)0.1 mol 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Ⅱ.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4)用惰性电极电解时,CrO42-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① 的系统命名:_______________。
②CH3CH2CHO的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和E 四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反应的类型:A→C:_______________ 。
(2)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③己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则在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代号)。
④ 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⑤ 写出D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的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p为26号元素,请写出其原子的三价阳离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2)e与a反应的产物的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该分子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请写出f的氢化物在水中所存在氢键的表达式:(任写两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o、p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 o | p | |
电离能 /kJ·mol-1 | I1 | 717 | 759 |
I2 | 1 509 | 1 561 | |
I3 | 3 248 | 2 957 |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o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p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请问晶胞中i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一个晶胞中i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