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CCTV-2于2005年4月7日报道,卫生部4月6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请回答
(1)用过程②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
(2)请完善检测苏丹红毒性的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依次编号为1~6,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1) | 水 | 10 | 50 | 100 | 300 | 900 |
变异细胞比例 | 0 | 0 |
请把表格中的数据用坐标图表示。
(3)结论:。
【答案】
(1)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
(2)第二步,向1号培养瓶中加入适量水,向2~6号培养瓶中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苏丹红添加剂;;第三步,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记录变异细胞的数目。
(3)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很小,100mg·L-1以上毒性明显
【解析】(1)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具体的指标是借助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以及形态结构的改变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苏丹红溶液,共分成了6组,其中第1组中没有苏丹红,因此是空白对照,其余各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苏丹红溶液,进行相互对照.实验结果表还显示了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变异细胞的比例.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完成步骤是:第二步,向1号培养瓶中加入适量水,向2~6号培养瓶中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苏丹红添加剂;第三步,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记录变异细胞的数目。(3)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得出的,本题的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浓度的苏丹红溶液没有出现变异的细胞,随着苏丹红溶液浓度的增大,变异细胞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增大,100mg·L-1以上毒性明显。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关于染色体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充概念图中的部分内容: A:B:C:D: .
(2)细胞中两条A彼此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 有丝分裂过程中,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 .
(3)组成C特有的碱基名称是 , B中碱基配对方式为 .
(4)过程③需要携带E的组成单位,人的白化病体现的是基因通过(填编号)控制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该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c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非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2)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10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4小时,则该24小时每100cm2叶片光合作用所吸收CO2的量为___________mg。
(3)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_________来表示。
(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降低到25℃,理论上分析c点将____(左移、右移、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经过24h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_____(增加、减少、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有
C.乳酸菌是兼性厌氧生物
D.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 ⑤③②①④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⑥②③④①⑤ D. ③④②①⑥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发面”时酵母菌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B. 人体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可再生成葡萄糖
C. 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会产生乳酸
D. 长期处于水淹的玉米植株易烂根是因为厌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途径2和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2)通过途径3和4培育品种C、D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途径4与途径1相比,途径4能创造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新性状,其根本原因是。
(3)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 , 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4)品种B与途径3中由叶肉细胞培养的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
A.增加、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减少 D.增加、减少、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