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 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 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解:A、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
B、b、c表示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属于光能自养型,c属于化能自养型,属于生产者,所以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C、c能吸收二氧化碳,可能是硝化细菌等生物,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C正确;
D、b曲线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例如不能代表硝化细菌,D错误.
故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2:3
C. 该基因复制时a部位会被破坏
D. 将该基因置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l5N的DNA分子占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中第一种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欲进行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发生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肝细胞悬液(用质量分数为0.9%NaCI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1.3% 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若干支、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具有测距功能)等.
(要求与说明:对NaCl溶液的具体稀释过程、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不考虑细胞体积变化对计数的影响.绘制曲线时的细胞体积指细胞的平均体积.)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绘制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示意曲线):
(3)分析与讨论:
①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0.9%时,细胞体积与数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②基于上述实验,怎样才能用肝细胞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 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
C. 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 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下列有关脂质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脂肪的化学元素有C,H,O,有的还含N,P
B.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远多于等质量的糖类,因此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C.固醇类物质可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D.磷脂和胆固醇质是构成细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 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 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 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丰富度是群落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列关于群落丰富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个体的数目的多少
B.在群落发展的不同阶段,丰富度相同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比新疆北部常绿针叶林小
D.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