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1)图中用KMnO4的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 ① 。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② 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 ③ 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在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 ④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 ⑤ 。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 ⑥ 。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式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 ⑦ 混合,如果出现 ⑧ 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 ⑨ 。
(3)试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 ⑩ 使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松材线虫是入侵物种,1 982年首次在我国南京发现,以后相继在安徽、山东、浙江、广东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造成大量松树枯萎、死亡,其种群数量在我国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从病树中长成的松墨天牛几乎都携带松材线虫。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图中A点之前,属于_①_阶段。
(2)图中A—B之间,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②_时期。
(3)图中B—C之间,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③_阶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④_。
(4)图中C点以后,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⑤_阶段。此阶段种群具有_⑥_的生态学特征。
(5)控制松材线虫扩散应_⑦_、_⑧_和_⑨_。
(6)外来物种人侵的途径:人为有意引入、人为无意引入和_⑩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分,共10分。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1)图中用KMnO4的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_____①___________。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_____②____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____③______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在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________④_________。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⑤________。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____⑥__________。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式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_______⑦________混合,如果出现_______⑧________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____⑨______。
(3)试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__⑩_____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1)图中用KMnO4的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 ① 。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② 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 ③ 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在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 ④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 ⑤ 。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 ⑥ 。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式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 ⑦ 混合,如果出现 ⑧ 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 ⑨ 。
(3)试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 ⑩ 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桐乡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10分)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酶的使用效率和产品纯度,一般需要将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利用石英砂固定α-淀粉酶的方法属于 ①
A.吸附法 B. 偶联法 C. 交联法 D.包埋法
(2)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流过α-淀粉酶固化柱后,被水解成 ② ,遇碘显 ③ 色。
(3)α-淀粉酶可以通过枯草杆菌发酵生产,以下是利用诱变育种方法培育获得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的主要实验步骤。
(原理:菌株生长过程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第一步:将枯草杆菌株接种到 ④ 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
第二步:将枯草杆菌株分成两组,A组用 ⑤ 处理,B组不处理(作对照)。
第三步:制备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四步:将A、B组分别稀释后,分别在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利用 ⑥ 法分离,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单菌落。
第五步:观察A、B组各菌落周围的 ⑦ 。
实验结果预期:
根据诱发突变率低的特点,预期 ⑧ 。
根据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 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