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目前,市场上常有未经消毒的生牛奶出售。为了检测生牛奶中细菌的含量变化,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下图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超市所售鲜奶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使用这种方法对生鲜牛奶进行消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而从市场上所购买的生牛奶,人们一般是买回家后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消毒。

(2)为了对牛奶中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法。使用该方法时,可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lmL滴在培养基上,然后选择下列工具中的____________继续进行实验操作。

(3)若用上述方法培养设置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煮沸消毒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B 3.4×106 偏小 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 稀释次数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考查对灭菌技术、分离计数技术的识记和理解。

(1)巴氏消毒法可以在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消毒;从小区门口所购买的鲜奶,人们一般是买回家后采用煮沸消毒法进行消毒。

(2)对牛奶中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使用该方法时,可选择B涂布器进行实验操作。

(3)若用上述方法培养设置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平均菌落数为34个,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34÷0.1×104=3.4×106个。由于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

(4)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毐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稀释次数应减少,避免培养基中无菌落出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高温对盛花期棉花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者将A、B、C三个品系植株从30℃环境移入40℃环境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图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1回答,在高温环境下,三个品系光合速率均下降,原因可能有:

①高温破坏了__________(细胞结构),使光能捕获效率下降,光反应受到抑制。

②高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二氧化碳固定减弱,暗反应受到抑制。

(2)三个品系中的_______品系在高温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最少。原因之一是该品系在高温下__________更显著,因而能更有效地散热,以降低高温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3)在30℃时,测定三个品系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如图2。在P点时,三条曲线重合,表明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Q时,三个品系植物固定CO2的量__________(填大小关系,用“A、B、C”和“>”表示);与P点相比,Q点时细胞内消耗[H]的场所不同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如图是蜜蜂某些细胞分裂(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

B. 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不一定是减数分裂

C.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0条

D.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氨基酸脱水缩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D.受精作用的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地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___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曲线a、b分别表示两种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

B. 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C. 依据曲线b推测,人工养鱼时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D. 曲线b代表的种群在种群密度为d时,个体间斗争最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分别对两个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相对应的甲、乙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取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为适宜

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左移

C. 图中放入A、B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有可能都复原

D. 在0~4 min内,两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导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 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C. “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ATP水解

D. “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