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生殖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A中的过程Ⅰ代表__________分裂。
(2)图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所示的分裂时期对应于图A中的过程_________。
(3)图B所示细胞中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
A.l:2:l B.4:4:l C.3:2:l D.9:3: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微拟球藻为单细胞真核绿藻。为研究有机碳和无机碳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向培养液通入过滤空气的同时添加醋酸钠(CH3COONa)或通入高浓度 CO2,以只通入过滤空气为对照,测得藻细胞生物量和培养液中溶解性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微拟球藻与蓝藻细胞结构的根本区别是 ,CO2进入藻细胞后参与光合作用
的 过程。
(2)培养液中的 CH3COO进入藻细胞需 参与,培养液中醋酸钠的浓度不宜过
高,原因是 。
(3)由图一推测,通入高浓度 CO2可 微拟球藻的光合速率。据此分析,图二中
通入高浓度 CO2条件下,培养液中溶解性无机碳的浓度持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
(4)另有实验表明,添加醋酸钠不会影响藻细胞的呼吸速率。据此结合图二分析,添加醋酸钠后藻细胞利用 CO2的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添加醋酸钠后藻细胞生物量
增加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农田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其抵抗力稳定性也相应较低。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 。
(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 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不能被家畜利用,可利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对秸秆进行“糖化”, 为了计数并筛选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应将相应的土壤样品稀释液以 法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但该培养基还必需提供 等成分。
(4)在鼠与蛇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蛇和跑得快的鼠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与创造“番茄——马铃薯”杂交植株有关的生物技术是( )
①转基因技术②细胞核移植③植物组织培养④细胞融合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生物的性别并非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C.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总与性别相联系
D.男性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是色盲患者,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的体色(B、b)和毛形(F,f)分别由不同对染色体上的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两个亲本杂交组合繁殖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问题:
(1)在体色这一性状中____是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乙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
(2)根据杂交组合甲可判定,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
(3)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其可能的原因有两个:①基因f使精子致死;②基因b和f共同使精子致死。若欲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明确原因,应选择基因型为____的雄果蝇与雌果蝇做杂交试验。若后代____ ,则是基因b使精子致死;若后代___ _,则是基因b和f共同使精子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