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桯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图中激素a_________(填名称)分泌_________(增加/减少),通过_________传递作用于垂体,最终使乙细胞内④⑤过程_________(增强/减弱),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2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人体同时对甲细胞进行调控,使体温上升。下列关于甲细胞及其调节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是效应器

B.甲细胞接收的信号分了是神经递质

C.细胞中过程①会加强

D.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快

3体温上升期,人体同时会发生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结合图,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温上升到调定点385℃后,到达高温持续期,此时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持续期,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

B.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若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85℃,产热持续增加

D.使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药物,可以使发热患者退烧

5当病人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汗腺分泌増加B.皮肤血管舒张

C.血糖升高D.抗利尿激素增多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增加 血液 增强

2ABCD

3体温上升期,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吋外周阻力增大,人体发生血压轻度升高

4C

5ABD

【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题意分析,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①为肌糖原分解过程;②、③为有氧呼吸过程;④、⑤也为有氧呼吸过程,前者是指神经调节的支配下进行的,后者是在甲状腺激素调节细胞代谢,促进有氧呼吸的过程。

1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机体受到低温刺激,引起图中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
,通过体液(血液)传递作用于垂体,垂体合成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随着体液传送到达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由促进物质代谢的功能,因此最终表现为图中乙细胞内④⑤过程增强,产热增加,进而体温上升。

2A、图中甲细胞接受的信号来自神经调节,因此甲细胞是效应器,A正确;

B、甲细胞接收的信号分了是神经递质,进而甲细胞完成了代谢增强的活动,B正确;

C、图中刺激的结果是代谢加强,因此需要糖原分解,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即甲细胞中过程加强,C正确;

D、图中甲细胞直接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调借支配,而乙细胞主要受到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然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乙细胞的代谢过程,该调节过程为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速度慢,D正确。

故选ABCD

3体温上升期,机体通过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同时减少散热,减少散热的机制是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加快,同吋外周阻力增大,因此,人体同时会发生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

4A、高温持续期,由于超过了之前的体温,因此,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A正确;

B、人体处于高温持续期,意味着机体在较高体温条件下维持新的平衡,此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

C、由于机体处于恒定的高温期,因此,即使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85℃,产热也不再持续增加,而是产热与散热达到新的平衡,C错误;

D、当体温调定点下降后,机体能够正常感受外界的温度变化,从而达到正常完成体温调节的过程,因此,使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药物,可以使发热患者退烧,D正确。

故选C。

5当病人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内的调节机制为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因此增加体温散热的机制,如汗腺分泌増加、皮肤血管舒张等现象会加强,减少产热也必须维持基础代谢,因此不会引起血糖含量上升,由于汗液分泌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会引起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进而促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然后通过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即ABD正确。

故选ABD

熟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平衡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体温调定点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③

B.人体的内环境是①②③④

C.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D.细胞生活需要内环境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在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为筛选蛋白酶产量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分别将浸过不同菌株的提取液(a~e)及无菌水(f)的无菌圆纸片置于平板培养基表面,在37 ℃恒温箱中放置2~3天,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在培养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在内的异养型微生物时,培养基营养成分应包括水和_______________,配制图1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_____灭菌倒平板。

2a~e中蛋白酶产量最高的菌株是__(用字母回答),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分离和纯化枯草芽孢杆菌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操作时,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涂布时,要将涂布器末端浸在盛有体积分数为______的烧杯中。

4)工业上生产碱性蛋白酶成本高,目前可以采用___________技术多次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图中甲部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声波感受器

B.②能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

C.甲部位能产生听觉

D.甲部位含神经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葡萄糖和木质素等发酵可制得A,并进一步制备聚酯P,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ii代表烃基)

(1)A是直链结构,分子内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______

(2)E是芳香化合物,结构简式为______

(3)F是E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结构简式______

a.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1种

b.1 mol F和足量NaHCO3溶液反应,可产生2 mol CO2

(4)合成聚酯P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

反应

化合物可由化合物合成:

1)化合物的分子式______

2)化合物Br2加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3)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4)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因此,在碱性条件下,由CH3COCl反应生成,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5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的反应,生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流行喝苹果醋。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作用的保健食品。苹果酸(α-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催化氧化生成醛

B.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

C.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1 mol苹果酸与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 mol 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的曲线表示某密闭大棚内植物一昼夜内吸收与释放CO2的情况。根据CO2吸收值是否大于零,将曲线分为NML三段。SNSMSL分别表示相关曲线与0线之间的面积。请分析回答:

1M段曲线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该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积累最高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保证大棚内植物正常生长,则一昼夜内SNSMSL需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昼夜内该大棚内植物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请据图分析该大棚内O2含量变化情况,并在答题卡坐标中绘制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可导致许多疾病,知过做、哮喘或风湿性关节炎。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TP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在炎症状态下还可进入细胞内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

B.如图推测抗体可能是被蛋白酶处理为氨基酸后,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

C.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T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和抗体

D.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ATP争夺P2X7受体,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