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一个约有109个果蝇的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
A.2×107 B.108 C.2×108 D.2×109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了相关研究。
(1)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低渗溶液)中,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这时的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科研人员为研究红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功能,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 ”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处理 | 膜蛋白名称 | 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 | |||||
血影 蛋白 | 锚 蛋白 | 带3 蛋白 | 带4.1蛋白 | 肌动蛋白 | 血型 糖蛋白 | ||
试剂甲处理后 | - | + | + | + | - | + | 变得不规则 |
试剂乙处理后 | + | + | - | + | + | - | 还能保持 |
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红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以看出,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上Na+、K+-ATP酶的主要功能是把红细胞________呼吸产生的ATP水解,通过____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由此可知Na+、K+-ATP酶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 维长度范围是
A. 614厘米 B. 616厘米 C. 814厘米 D. 816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 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 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D. 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B. 虎克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C.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 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雄果蝇细胞分裂特点的叙述,仅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A.X、Y染色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B.X与X染色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染色体复制一次,DNA数目加倍
D.子细胞中有X、Y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阳光穿过森林会在地上投下“光斑”。下图显示了生长旺盛的某植物的一片叶子“光
斑”照耀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02和释放02的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 “(填“实线”或“虚线”)代表02释放速率。“光斑”照耀开始时,C02吸收速率 (填“快”或“慢”)于02的释放速率。此时,限制光合作用产物(糖类)合成的主要因素是 (填选项字母)量。
A.C3化合物 B.ATP C.[H] D.C5化合物
(2)当“光斑”移开后,02的释放速率立即下降,这说明02是在 阶段产生的,而在02的释放速率下降了一段时间之后,C02的吸收速率才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光斑”照耀期间积累的 还可以继续还原C3化合物。
(3)图中A点以后叶绿体中 (物质)含量会暂时增加,此时ATP的移动方向是 。
(4)B点以后植物是否继续进行光合作用? 。请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 发生了基因突变 B. 发生了交叉互换
C.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 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的成分不完全相同
B. 内质网可与细胞膜直接相连
C. 性腺细胞的核糖体可合成性激素
D.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