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下列与细胞壁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 中心体 B. 叶绿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A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错误;内质网是细胞中脂质等有机物的合成车间,C错误;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植物的花色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I.若以能稳定遗传的白花和红花(由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红花,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用遗传图解来说明这一预测。

___________

.若上述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B基因抑制花色素合成(红色:Abb;粉色:ABb;白色:aa— —ABB)。为了探究两对等位基因是否在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小组选用AaBb粉花植株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花(AaBb)植株自交。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预期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①若子代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植株花色为粉色:白色=11,则两对等位基因在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植株花色为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 甲、乙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1∶1

B. 乙、丁植株杂交可用于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甲、丙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1∶1∶1

D. 在自然条件下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是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女儿一定是患者

C.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C. 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三种可能

D. Ⅲ-4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黏着素和分离酶的相关作用。研究还发现S蛋白可以抑制分离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S蛋白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B. S蛋白促进了过程1和过程2

C. S蛋白可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前降解D. 黏着素存在时,可发生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 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 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 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一些细胞内外的因素会使内质网功能紊乱,引起内质网应激(ERS),甚至启动细胞凋亡。

(1)在核糖体上氨基酸形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________,形成具有一定_______结构的蛋白质。

(2)正常情况下,内质网膜上的PERK与Bip结合后保持失活状态。但当细胞受到一定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扰乱细胞内环境,导致如图1所示内质网应激(ERS)的一系列反应。由于错误折叠蛋白质对Bip的亲和力_______PERK对Bip的亲和力,使PERK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PERK)促进eIF2α的磷酸化,进而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这是__________调节机制。在持续而严重的ERS条件下,p-eIF2α(磷酸化eIF2α)还促进有关转录因子的合成,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________,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诱导受损细胞凋亡。

(3)丹参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研究人员对其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的抗肿瘤作用展开实验。用丹参二萜醌处理肺癌PC9细胞24小时后测定凋亡率(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丹参二萜醌对PC9细胞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影响PERK并经图1所示途径完成,请提出研究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A. 竞争、竞争 B. 捕食、寄生

C. 寄生、竞争 D. 捕食、互利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