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的体液免疫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除具有图示成分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图中刺激甲细胞的病原体通常是经过_____________细胞处理过的。
(2)图中信息显示乙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乙细胞受刺激后,除了分化成丙细胞外,还分化成_____________细胞。
(3)图中丙细胞分泌的物质2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HIV的宿主细胞是T细胞,结合题中信息,解释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缺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免疫器官 吞噬 特定抗原刺激以及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记忆 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HIV侵染T细胞,使T细胞无法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可出,甲细胞是T淋巴细胞,乙细胞是B淋巴细胞,丙细胞是浆细胞,1是淋巴因子,2是抗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原因是受到抗原刺激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而图中没有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没有免疫器官。图中刺激T细胞的病原体通常是经过吞噬细胞细胞处理过的。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细胞的增值通常受特定抗原刺激以及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B淋巴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图中物质2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4)HIV侵染T细胞,使T细胞无法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最终导致艾滋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缺失。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②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③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④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⑤在乙中观察应使用细准焦螺旋,并调整光圈
A. ①③⑤ B. ①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型有密切关联
C. 基因多样性主要表现为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D. 共同进化可以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定律适合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
B. 按照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AaBbCcDd个体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C.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D.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改变
B.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来发挥作用
C. 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均是不定向的
D.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新物种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B. 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
C. 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6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病均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控制甲病和乙病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Ⅲ—7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
D. Ⅱ—5与Ⅱ—6再生一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