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 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下述实验结束后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B. 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才能倒掉
C. 带菌培养基必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
D. 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F1代中的黑身果蝇,让F1代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则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2)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雌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F1代的雄果蝇中出现红眼长翅的概率为 .
(3)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右图为雄果蝇性染色体的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I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分析回答:
①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 , 也有可能位于 .
③若想通过一次交配对上述中②的问题做出判断,可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实验,则应选择雄果蝇与雌果蝇交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 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 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D.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管牛”技术的操作流程是(填字母).
(2)胚胎性别鉴定取(填①、②、或③)细胞做DNA分析,胚胎干细胞可从填(①、②或③)获取.
(3)f操作的名称是 , 受体子宫内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其分裂方式为 .
(4)图中用到的激素是 , 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受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用某染料鉴定胚胎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时,发现活胚胎细胞不能被染色,其原因是活细胞膜 .
(5)过程h常用的方法是 . 为了能确定目的基因已经导入到受精卵,相应的载体需要有以便于进行筛选检测.
(6)若要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可对发育到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处理,再植入到受体内.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在胚芽鞘、发育中的果实等处分布较多
B.乙烯只在植物体的成熟部位合成
C.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组的控制
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如人类的1号染色体上包括以下几种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据此我们不能得出
基因控制的性状 |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
红细胞形状 | 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 |
RH血型 | D:RH阳性 d:RH阴性 |
产生淀粉酶 | A:产生淀粉酶 a:不产生淀粉酶 |
A. 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女儿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是1/2
B. 正常情况下他们生一个Rh阳性女儿的概率是1/2
C. 母亲体内细胞进行分裂时A和a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D. 若母亲产生一个ADe的极体,不考虑基因突变,在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卵细胞可能为ADE、aDe或a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注入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类型反应及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