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DNA分子组成和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与RNA分子具有相同的五碳糖,但其含氮碱基有所不同
B. 卡伽夫法则认为DNA分子中(A+T)/(G+C)的量一定不相等
C.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D.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由于( )
A.DNA分子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
B.DNA分子中碱基数目很多,能形成很多氢键
C.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排列顺序变化多端
D.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但在特定的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华科大附中高二年级的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⑤表示_____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该实验小明重复了三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用血球计数板(2mmX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 )
A. S型菌的蛋白质
B. R型菌的蛋白质
C. R型菌的DNA
D. S型菌的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合成后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种运输叫做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__________,
但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__________的合成,而该物质含量的增高反过来会_________生长素的作用,这个例子说明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3)如图表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生成和氧化过程,其中前体物质和氧化产物不具生长素功能。
研究发现紫外线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并已知紫外线可改变某一种酶的活性。以下是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机理的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紫外线增强了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植物生长。
实验步骤:
①将小麦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编号甲、乙;
②甲组给予适宜强度的可见光照,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组幼苗高度大于乙组,且幼苗体内的______________含量低于乙组,则假设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信号肽假说认为,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
B. 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体现专一性
C. 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将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
D. 抗体、神经递质、激素、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合成都有这样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