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随着酒的消费量增加,解酒药物的需求随之增加。科学家发现乙醇进入猕猴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称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称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称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
(2)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让该“白脸猕猴”与____________,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
I.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II.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III.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雄猴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为研究人的酶2对缓解酒精中毒的作用,科学家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如下研究:
实验准备:①构建含目的基因b的表达载体,并导入酵母菌细胞
②设计特定引物分别对导入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总DNA、重组质粒、未导入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总DNA进行扩增,来确定阳性菌株,电泳后结果如下图(注:M表示标准参照)。图中是阳性菌株的是样本____________。
③将阳性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离心后取上清液提纯并鉴定发酵产物,用于动物实验。
表一小鼠醉酒实验结果
醉酒时间(min) | P值 | |
模型组 | 38.25±21.65 | |
服药组 | 65.11±32.55 | 0.043 |
[注:动物实验中以小鼠翻正反射是否消失作为醉酒的标准,据此计算醉酒时间。]
实验步骤:将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服药组两组,各组小鼠均按16mL/Kg灌胃白酒、30min后模型组每只按20mL/kg的灌胃量灌注浓度为1%的缓冲液CMC,服药组每只____________。记录每只小鼠的________________,并计算醉酒时间。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于以上研究,请提出一个后续可研究的方向以应用于医药行业_____________。
【答案】酶 常 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 aaBB aaBb 全为“不醉猕猴” aabb 1 每只按20mL/kg的灌胃量灌注含有该酶的1%的CMC 正反射消失时间 服药组比模型组的醉酒时间较长,该酶能减缓小鼠醉酒 开发成熟的酶制剂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A、a基因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12号常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示为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中“白脸猕猴”缺乏酶1,基因型为aa_;“红脸猕猴”缺乏酶2,基因型为A_B_;“不醉猕猴”具有酶1和酶2,基因型为A_bb。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的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①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_,可能为aaBB,aaBb,aabb,欲判断其基因型,可让其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基因型为AAbb)交配。
②:I.若该“白脸猕猴”基因型为aaBB,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AAbb),则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即全为“红脸猕猴”;
II.若该“白脸猕猴”基因型为aaBb,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AAbb),则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1:1,即“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
III.若该“白脸猕猴”基因型为aabb,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AAbb),则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即后代全为“不醉猕猴”。
(3)②设计特定引物分别对导入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总DNA、重组质粒、未导入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总DNA进行扩增,来确定阳性菌株,由于样本1含有两条较宽的条带,样本2和样本3含有一条较宽的条带,说明样本1中含有目的基因,所以图中是阳性菌株的是样本1。
③实验步骤:将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服药组两组,各组小鼠均按16mL/Kg灌胃白酒、30min后模型组每只按20mL/kg的灌胃量灌注浓度为1%的缓冲液CMC,按照实验的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服药组每只按20mL/kg的灌胃量灌注含有该酶的1%的CMC。然后记录每只小鼠的正反射消失时间,并计算醉酒时间。
由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知,服药组比模型组的醉酒时间较长,说明该酶能减缓小鼠醉酒。
(4)基于以上研究,可开发成熟的酶制剂应用于医药行业。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图解,下列正确的是( )
①在AB段,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②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在CD段该细胞中央平面将出现赤道板
③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在BC段该细胞中有中心体在活动
④若该细胞是蛙的红细胞,在BC段出现纺锤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
A.CD段B.BC段和FG段
C.AB段和FG段D.BC段和HI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雕鸮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鸮的比例为1:1。F1绿色无纹雕鸮相互交配后,F2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对于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
B.F1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
C.F2黄色无纹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的比例为1/8
D.F2某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不是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分子物质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B. 变形虫摄食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C. 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 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物质运输都是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动物机体细胞的凋亡及清除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②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的过程
C.细胞凋亡过程能够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细胞凋亡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时,需用________染色后制片。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__。X染色体浓缩成巴氏小体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________量相同。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因的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记为和(如图1),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细胞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X1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染色体失活。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3PGK分化细胞的不同细胞中E、e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由于这些细胞的________不同。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因________ (填“会“或“不会“)转录,一般情况下,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表现型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填编号):
(1)写出各编号的名称,并在图旁的方框内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
(2)该图中神经纤维正处于__________电位,这种电位与膜内外的___________有关。
(3)当冲动传导到⑥时,末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____,从而将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4)神经纤维上信息的传递与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其不同点是,神经纤维上信息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特点______,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特点:______。它们作用共同点是:都是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请据图作答:
(1)图中1阶段必须在________(填“有光”或“无光”)条件下才能进行,故称为________阶段,该阶段进行的部位是________。
(2)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②]________。
(3)在Ⅰ阶段中物质的变化有:将②分解成________和[H];ADP和Pi生成③________。
(4)在Ⅱ阶段中,④________被C5固定生成________,最终被还原生成________。
(5)图中Ⅰ阶段为Ⅱ阶段提供[H]和[] ________,叶绿体中Ⅰ阶段产生的[H]参与反应的场所在________。能吸收红光的色素是________。
(6)在适宜条件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若突然减少[④] ________的供应,则(CH2O)生成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
(7)图中Ⅰ、Ⅱ阶段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