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推测,最终从细胞学角度理清了配子的产生方式及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1883年,贝尔登观察到马蛔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为4条,而卵细胞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则都为2条。根据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推测______

21900年,冯·温尼沃尔特解剖出生1天、1.5天、2……28天雌性小兔的卵巢,观察比较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发现刚出生的小兔细胞分裂图像为A,出生两天的细胞分裂图像为AB,而出生四天的是ABC……,由此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图像出现的顺序是______

31901年,Montgomery观察到某物种有1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全部染色体都会出现两两配对现象。他推测配对应该发生在父本与母本染色体之间,而不是父(母)本染色体自身配对,理由是______。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就是现在所说的______染色体。

41913年,Carother发现笨蝗细胞中有一对常染色体大小不等,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X 染色体)仅一条,减数分裂时这条X染色体只能待在一极。Carother 统计了300多个后期的细胞,发现X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比例接近______,这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随机移向某一极,非同源染色体之间______

5)研究发现,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偶尔会出现不对称交换(如图),推测这种交换会造成______变异。

【答案】配子中遗传物质减半 A、B、C 如果父本(或母本)染色体自身配对,那么必然存在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只有配对发生在父本与母本染色体之间,才能全部染色体都两两配对 同源 1:1 自由组合 染色体(染色体结构/缺失/重复)

【解析】

1)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数目变异包括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或者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精子和卵细胞成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根据遗传物质的含量,推测配子中遗传物质减半。

2)卵原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观察细胞分裂图像,先观察到A图像,再观察到AB图像,然后观察到ABC图像,由此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BC

3)由于减数分裂中全部染色体都会出现两两配对的现象,那么这种配对应该发生在父本与母本染色体之间,而不是父(母)本染色体自身配对,因为如果父本(或母本)染色体自身配对,那么必然存在不能配对的染色体;只有配对发生在父本与母本染色体之间,才能全部染色体都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随机的,所以X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比例接近11

5)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不对称的交换,这种交换产生的变异叫做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如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

B. 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有垂直结构,无水平结构

C.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D. 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淡水养殖湖泊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表中数据为黄颡鱼的部分能量去向。请回答:

能量类型

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数值(KJ·m-2·a-1

516

________

231

270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________

2)该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则最终调查的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黄颡鱼同化的能量除了表中所示外,可能的去向为____________;食物网中还缺少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 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 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 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量使用化肥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为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请回答问题:

1)图1结果表明_______

2)为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影响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机制,研究人员测定叶片的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2和图3

据实验结果推测,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NaCl浓度的升高→植物根系细胞从溶液中_______减少→叶片气孔导度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_______阶段减弱。

3)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NaCl对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a.用蒸馏水和NaCl溶液分别处理番茄幼苗,每个处理设置3

b.定期更换营养液,处理15

c.取各组番茄幼苗叶片,用清水提取植物叶片内的叶绿素

d.测定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记录结果并分析

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上,其吸收的光能可用于ATP的合成和_______

请改正实验步骤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蚕豆病是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地区一段时间内共发现31例蚕豆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4例。请回答问题:

1)初步判断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G6PD缺乏者平时不患病,但食用蚕豆后有可能发生溶血,出现疲倦、发热、头晕和腹痛等症状,说明引起蚕豆病的因素是______

3)研究人员对正常人和患者进行基因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患者aDNA序列上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该变异属于______,最终导致G6PD酶的______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G6PD酶活性降低。

比较正常人与3位患者的基因序列,说明该变异具有______的特点。

4)科研人员发现,某女患者一条X上控制G6PD的基因第1388位碱基对G/CA/T,另一条X上控制G6PD的基因第77位碱基对G/CA/T(箭头代表突变)。推测以上变异的来源可能是______(多选)。

a.均来自父方

b.均来自母方

c.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d.均来自女患者自身的变异

e.来自女患者自身的变异及父母双方之一

欲确定以上变异的真正来源,还需要对______进行基因测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_____________结构。

(4)若8代表的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6%,则(A+T)/(C+G)在整个DNA分子的比值为___________。(A+T)/(C+G)的比值越______(大/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人在前后三次接触同一种细菌的情况下,体内产生的抗体和效应 T细胞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暴露出的细菌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会刺激T细胞产生____,该物质还可以促使_____增殖、分化。

(2)图中抗体在分泌前需要经过________等细胞器的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效应T细胞的功能之一是和________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3)浆细胞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周,在此时期内,机体再次接触该细菌后,产生的免疫反应速度比第一次____,该阶段的浆细胞主要由____分化产生。一年后,再次产生的免疫反应峰值明显高于第二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更多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4)如果该细菌是酿脓链球菌,则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可能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这属于________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 醇会 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 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 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