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正常发酵产生酒精时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能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是( )
A.一次摄入的葡萄糖数量增加B.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或胰岛素抗体
C.加速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D.参与信号转导的有关蛋白分子被激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 50 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 60 只标志的 20 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 K 值是( )
A.150 只B.小于 100 只
C.200 只D.大于 300 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回答有关问题: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_________,图中通过 A 途径引起使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息分子是_____,写出通过 A 途径引起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
(2)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会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组织细胞摄入葡萄糖,另一方面能促进细胞内_____的合成加快,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图中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获得一种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驱动光反应进行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驱动暗反应进行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n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氧气产生速率__________(填“较大”、“较小”或“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 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的光合放氧速率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叶绿体破坏并离心,得到类囊体悬浮液和叶绿体基质后进行图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向四支试管中加入6—二氯酚靛酚(蓝色染料,容易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试管①能产生气泡
B.加入6—二氯酚靛酚后只有试管④显蓝色
C.试管②中ATP/ADP的比值比试管①低
D.①与③比较说明类囊体进行光反应需要在光照条件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是果蝇(2N=8)的某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某次细胞分裂时追踪到的三个细胞,并检测到甲、乙、丙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且该过程发生了一次分裂异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次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甲细胞可代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也可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
C.乙细胞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丙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为0条或1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网(d,e,f,h表示完整的细胞器),其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注:虚线框内仅是物质转变与合成
A.自养型生物都含有结构d
B.一切细跑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膜流其实是生物膜流动性的体现,质壁分离与复合过程中发生了膜流
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g→h→g→c途径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提供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使用①④或②⑤
B.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需要使用装置③
C.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模拟F1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
D.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可得9种组合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