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断片发生了颠倒

B. 染色体发生了断裂和重新组合

C. 该变异是由染色单体分离异常所致

D.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出现了重复和缺失

【答案】B

【解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根据染色体断裂后断片连接的方式,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

由题图可知,图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断裂,断片交换位置后重接,属于易位,B正确;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断片发生了互换,没有发生颠倒,A错误;染色单体分离异常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不是结构变异,C错误;改变异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出现重复和缺失,D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图是在温度适宜且恒定、CO2浓度为 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b 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____,若在缺 Mg2+的条件下进行上述实验,则 b 点位置应该向___________)移动。

2)若每天光照 12 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_klx 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3)在图中 c 点时,突然将 CO2 浓度改变为 1%,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C3 含量将__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H+通过主动转运从类囊体膜内运到膜外

B. 通常,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物质A的释放速率已达到最大值

C. 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物质N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

D. 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大量吸收绿光,而几乎不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的甲、乙分别为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有______(填标号),蓝藻与该图所示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成。该细胞产生的抗体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生物膜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若图乙细胞发生癌变,则该细胞易扩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图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具有染色单体有__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引起该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能力过强,因此属于过敏反应

B. 浆细胞特异性识别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产生该抗体

C.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

D. 该突触中不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I.为研究肝癌致病机理,利用下图所示方法获取相关癌基因以进一步研究。

(1)上图中,A过程需要用________酶,D过程需要回收________(未杂交/杂交)的含32P的cDNA单链,继而通过人工合成,获得________,并用其构建基因文库。

II.下图是治疗性克隆时获取病人胚胎干细胞的过程。

(2)细胞①是病人的体细胞(如皮肤细胞),细胞②往往是处于_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图示方法一和方法二都使用了去核卵母细胞,主要是因为________。处于⑤时期的胚胎叫做______________

(3)将分离出的胚胎干细胞放入有分化诱导因子的培养液中,诱导其分化成所需类型细胞或器官,完成该过程的实质是____。对于先天不能生成T细胞的免疫缺陷病人,需要诱导产生_________(填免疫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时获取如表所示数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调查性别

男性

女性

调查人数

A

B

患者人数

a

b

A.此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表示为,在男性中发病率表示为

B.若此单基因遗传病由显性基因控制,则必然相等

C.若控制此遗传病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必然小于

D.若此遗传病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大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氮源为14N15N的培养基上分别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在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现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

B.Ⅱ代细菌含15N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D.预计继续培养细菌,DNA分子离心后不会同时得到轻、中、重三条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具有顶端优势的杜鹃兰假鳞茎分别进行打顶、顶芽涂抹三碘苯甲酸(能抑制生长素的运输)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第5天后处理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打顶可降低侧芽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侧芽萌发

B. 侧芽的萌发与生长需要杜鹃兰持续降低内源生长素的含量

C. 三碘苯甲酸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功能

D. IAA/CTK的值变小有利于侧芽萌发,侧芽快速生长时该比值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