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系谱图如下。Ⅱ-3和Ⅱ-5均为AB型血,Ⅱ-4和Ⅱ-6均为0型血。遗传病基因和血型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ABO血型是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Ⅲ-l为DD且表现A型血的概率为1/6

C. 若Ⅲ-1与Ⅲ-2生育一个正常B型血女孩,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27

D. 设另一种隐性遗传病由E/e控制且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Ⅲ-3号为两病患者,则Ⅱ-5号与Ⅱ-6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的概率是1/16

【答案】C

【解析】人类ABO血型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A项错误;根据图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1/3DDIAIB、2/3DdIAIB-4的基因型为Ddii,分别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考虑患病与否,二者所生的后代中DD的概率为(1/3)×(1/2)+(2/3)×(1/4)=1/3,Dd的概率为(1/3)×(1/2)+(2/3)×(1/2)=1/2,-l表现正常DD的概率为(1/3)/[(1/3)+(1/2)]=2/5;只考虑血型,Ⅲ-l表现A型血的概率为1/2,-lDD且表现A型血的概率为(2/5)×(1/2)=1/5,B项错误;Ⅲ-lDd的概率为1—2/5=3/5,产生D配子的概率为2/5+(3/5)×(1/2)=7/10,产生d配子的概率为(3/5)×(1/2)=3/10;-2的基因型为1/3DD、2/3Dd,产生D配子的概率为1/3+(2/3)×(1/2)=2/3,产生d配子的概率为(2/3)×(1/2)=1/3,-1与Ⅲ-2所生后代中, DD(7/10)×(2/3)=7/15,Dd(7/10)×(1/3)+(3/10)×(2/3)=13/30,所生正常女孩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30)/[(7/15)+(13/30)]= 13/27,C项正确若另一种隐性遗传病由E/e控制且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Ⅲ-3为两病患者,则双亲基因型均为DdEe,d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符合连锁定律,Ⅱ-5和Ⅱ-6再生一个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是1/4,D项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黄粒和圆粒 B. 人的身高与体重

C. 果蝇的红眼和残翅 D. 马的栗色毛与白色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HCO3-具有维持血浆pH稳定的功能

B. 组织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与组织液的渗透压差别较大

C.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D. 细胞内液和外液中的Na+、K+分布不均,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 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以洋葱 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取材部位是______。分离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最佳取材部位是______。一般情况下, 该实验需要进行______次显微观察.

(3)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取材部位是______,解离适度的标准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 刺激M处,腓肠肌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 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DNA分子中特定的遗传信息是指特定的( )

A. 碱基序列 B. 脱氧核糖序列 C. 磷酸序列 D. 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 组成DNA和RNA的元素都是C、H、O、N、P等

C. 病毒的遗传信息都贮存在RNA中

D. 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和RNA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四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糠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①乙中曲线①、②分别是甲中_______组的结果。和A组相比,B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_________个/mL。

(2)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代表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单位为J/(cm2a)。

①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图中所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据图中数据分析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______J/(cm2a)。

③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的,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甲应为生长素,该激素具有两重性且只进行极性运输

B. 激素乙应为细胞分裂素,该激素对侧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C. 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均来自顶芽,运输过程消耗ATP

D. 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拮抗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