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对这一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 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 此时有两个四分体,两对同源染色体
C. 1号染色体与2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 此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一定是1与3号、2与4号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然条件下突变率很低
B. 人工诱导生物发生的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C. 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D. 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B.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C. 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D. 上述三项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模式图,图乙是一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解,图丙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用图甲中________过程表示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过程Ⅱ所得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图乙中字母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各图出现的时间顺序________________,图B是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在此时期中有染色体__________条,DNA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__条。
(3)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回答。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________;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在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中有较大的差异。图乙中E细胞位于图丙中的________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
A.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 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 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可可碱浓度 (mmol·L-1) |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 种子发 芽率(%) | ||
有丝分裂 指数(%) | 分裂细胞占比(%) | |||
前期和中期 | 后期和末期 | |||
0 | 3.73 | 3.04 | 0.69 | 81.5 |
0.1 | 2.90 | 2.16 | 0.74 | 68.1 |
0.5 | 2.10 | 1.72 | 0.38 | 18.6 |
1.0 | 1.96 | 1.72 | 0.24 | 2.3 |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上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 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____。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析该生物的六个精细胞,发现基因型依次为 ABd、ABD、Abd、abD、AbD、abd,则这六个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