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O2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O2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小于无氧呼吸
D.O2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定位是遗传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因定位的方法很多,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系谱分析法能够判断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则该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非整倍体测交法可以用来测定基因是否位于某条常染色体。已知植物的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为可育配子且后代均存活。如测定一对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方法一: 用隐性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单体(4 号染色体少一条) 杂交,若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之比是___________而不是1:0,则说明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4 号染色体上。
方法二: 用隐性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三体(4 号染色体多一条) 杂交,让子一代中的三体个体再和隐性亲本测交。请预测测交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体细胞杂交法可将基因准确定位在某条染色体上。已知人的体细胞和小鼠的体细胞(2N=40) 杂交(融合)后,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人的染色体逐渐地丢失,最后仅保留少数几条。由于人染色体的丢失是随机的,因此不同的杂种细胞会保留不同的人染色体。如测定不同的杂种细胞中人胸苷激酶的活性,结果见下表。由表分析: 人胸苷激酶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①甲状腺细胞、肝脏细胞、甲状腺激素、糖蛋白
②胰岛A细胞、肌肉细胞、胰高血糖素、特异性受体
③垂体细胞、卵巢细胞、雌性激素、糖蛋白
④运动神经元、肠腺、乙酰胆碱、特异性受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2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70%、30%B. 50%、50%C. 90%、10%D. 8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结合多种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生产出人类需求量大的一些药物,如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就已取得极大的成功。目前科学家已在牛和羊等动物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中表达出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等重要药品,大致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若要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能,可给供体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2)在过程c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其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结合位点。
(3)d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e过程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移。
(4)若要一次获得多只完全相同的转基因牛,应采用胚胎分割技术,通常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_________或桑椹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
B. 产生酒精的同时也有CO2生成
C. 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
D. 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