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研究人员对处于生长期的A、B两种绿色植物进行实验探究。下图1表示植物A与植物B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实验结果,图2是探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植物B光合速率的影响,在获取的植物B的叶圆片中,选取大小、颜色相同的叶圆片若干,放在含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的烧杯中,通过检测叶圆片开始上浮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1)图1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图1中CO2浓度低于b时,限制植物A、B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

(2)图1所示实验,在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若将植物B培养在缺镁的环境中,则a点将向___移动。如果将植物A、B种植在同一个密封无色并给予适宜光照的玻璃容器中,则_____(填“植物A”或“植物B”)先死亡。

(3)研究人员称取了一定量的植物A叶片,并将其均分为两等份,将其中的一份利用差速离心法将叶片中的叶绿体提取出来,均分成若干份,而将另一份叶片切成约1.0mm×1.0 mm小块,均分若干等份。分别置于不同浓度梯度的NaHCO3溶液中,在相同且适宜光照和温度等条件下,分别测定各浓度下叶绿体和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结果在相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下,叶绿体的O2释放速率总是大于叶切片的O2 释放速率,其原因可能是__

(4)将10片叶圆片投放于含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开始叶圆片沉在烧杯底部,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发现叶圆片上浮,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若使投放于烧杯中的叶圆片立刻下沉至底部,最常见的措施是___________

(5)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时,通过调节白炽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浓度和植物种类 CO2浓度、CO2浓度 植物B 叶切片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一部分被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 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O2积累,或叶表面吸附着O2,使叶圆片上浮用 注射器抽出细胞间隙的空气 存在不合理之处,因为白炽灯距烧杯的距离不同,输入烧杯的热量也不同,会改变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解析】

据图分析,图1中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a点表示植物B的二氧化碳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b点代表植物A的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由图可见植物A的二氧化碳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先于植物B达到,说明植物A比植物B更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图2是探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植物B光合速率的影响,白炽灯的瓦数或与烧杯的距离可以改变光照强度和温度。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植物的种类;b时以前,两条曲线都呈上升趋势,说明限制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都是二氧化碳浓度。

2)根据题意分析,图1a点为植物B的二氧化碳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若将植物B培养在缺镁的环境中,则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光合速率降低,而呼吸速率不变,因此a点将右移;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植物A比植物B更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因此若将植物AB种植在同一个密封无色并给予适宜光照的玻璃容器中,植物B先死亡。

(3)根据题意分析,叶绿体只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叶切片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被呼吸作用利用,因此叶绿体的氧气释放速率总是大于叶切片的氧气释放速率。

(4)根据题意分析,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植物B的叶圆片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氧气积累,或叶表面吸附着氧气,使叶圆片上浮用。若使投放于烧杯中的叶圆片立刻下沉至底部,应该用注射器抽出细胞间隙的空气。

(5)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分析,该实验设计是不合理的,因为白炽灯距烧杯的距离不同,输入烧杯的热量也不同,会改变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可能来自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7年4月24日,一篇《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刷屏微信图。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可塑性强,生长周期仅半年左右,产量大。这种生蚝原本不属于丹麦海域,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在丹麦海岸,经过数十年的愉快生长,才形成现在如此巨大的规模。丹麦人口不到600万,虽有吃生蚝的传统,但常吃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生蚝,对通过吃来消灭生蚝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下图为太平洋生蚝遍布丹麦海岸景观图。

(1)简述太平洋生蚝在海岸大规模泛滥带来的危害。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泛滥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该植物叶片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吸收和释放CO2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____阶段,该阶段发生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 ,该阶段发生的条件除了图中的A、D、ATP、[H]外,还必须有________

(2)若用14C标记CO2,光合作用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CO2 →C3→糖类,这一途径称为__________

(3)图2中t1~t2,叶绿体______ (填场所)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加快水的光解,进而加快图1中_________ (填字母A~D)的利用。

(4)图2中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与t2~t3相比,t3~t4和t4后短时间内,图1中B的含量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图2中 _________ (填“a”“b”或“a+b”)的面积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种生物可属于两个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羊和小麦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C. 寨卡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属于个体层次

D.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系统的结构层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是在棉花细胞中转入Bt毒蛋白基因培育出来的,它对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t毒蛋白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的

B.Bt毒蛋白基因可借助花粉管通道进入棉花细胞中

C.培育的转基因棉花植株需要做抗虫的接种实验

D.用DNA聚合酶连接经切割的Bt毒蛋白基因和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风电场拥有数以百计的风力涡轮机,风机叶片的旋转高度范围一般在40~120米,巨大的旋转叶片往往会与利用地貌(如山脊、急坡、山谷等)上升热气流飞翔的鸟类相遇,因此鸟类在搜寻食物、捕食或迁徒途中,有极高的撞击与死亡风险。下图示意猛禽高空飞行路径及与风力涡轮机的碰撞。

(1)在雨雾或低温天气时,鸟类和风机更易发生碰撞,请分别解释原因。

(2)说明风电场建设中保护迁徙鸟类的主要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是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 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D. 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野骆驼学名野双峰驼,生性胆小、机警,是世界上唯一靠喝盐水和吃盐碱性植物生存的极度濒危动物。目前,野驼数量减少到不足1000峰,大部分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为保护野骆驼种群繁衍,我国在罗布泊地区建立了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除野骆驼外还分布有雪豹、狼、豺狗等肉食动物。保护区規定在核心区外可以进行科考、旅游等活动,但不能进行采矿等开发建设活动。目前,经国家批准,该保护区由原先的78万平方千米缩减至6.12万平方千米,调减区域主要为北部哈密实验区部分。科考结果显示,哈密范围内煤炭、铜、镍、铁等资源非常丰富,但已经属于无植被、无水系的干旱荒漠戈壁区。

(1)简述我国西北地区野骆驼种群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

(2)为适应环境,野骆驼具有“全身披以细密柔软的绒毛,脚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长睫毛的眼睛和自动开闭的鼻孔”等身体特征。根据该地的生存环境,分析野骆驼这些身体特征的主要作用.

(3)结合材料,简析调减保护区面积的主要原因。

(4)为保护和改善罗布泊自然保护区野骆驼的生存环境,请你提出可行性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