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杂合子的概率为 ( )
A. 30% B. 40% C. 36% D. 70%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遗传系谱图所示疾病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
B. 6号个体基因型应为aa,8号个体基因型应为AA
C. 10号个体和12号个体婚配,他们的后代患病概率为1/4
D. 7号个体和8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①、②两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③到④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D.③到⑦过程如果出现突变和重组,将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注P:脯氨酸;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 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乙、丙生物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实验材料,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生物有多糖类的荚膜,没有毒性
B. 乙生物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是粗糙的
C. 丙生物的组成成分简单,只有RNA和蛋白质
D. 甲、乙、丙生物都可以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 相比于②过程,动物细胞工程特有的诱导方法是 .
(2)与植物细胞培养基有所不同的是,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除含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外,通常还需加入 .
(3)人工“种子”与自然种子相比,不具有的优点是 .
A.生产不受季节限制
B.培植简易
C.制种过程不需占用大量土地
D.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4)若番茄是二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则图示杂种植株为倍体.若番茄细胞内含A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条染色体,将番茄和马铃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假设能成功),得到的后代应含条染色体.
(5)图中③过程表示;该过程所用的激素中,比例较高的是;该过程应在(有光/无光)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____。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填“是”或“不是”)____纯合体。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____倍体。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____个。
(4)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培育出④过程叫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____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获得优良的发酵食品,实验室在三支试管中培养了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如图中甲、乙、丙三支试管的菌种及其发酵食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试管:酵母菌﹣果酒、乙试管:醋酸菌﹣果醋、丙试管:乳酸菌﹣泡菜
B.甲试管:醋酸菌﹣泡菜、乙试管:酵母菌﹣果酒、丙试管:乳酸菌﹣果醋
C.甲试管:乳酸菌﹣果酒、乙试管:酵母菌﹣泡菜、丙试管:醋酸菌﹣果醋
D.甲试管:醋酸菌﹣果醋、乙试管:乳酸菌﹣泡菜、丙试管:酵母菌﹣果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