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茎和芽生长的影响曲线.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 , 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
(2)曲线AB段表示: .
(3)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
(4)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效应是
(5)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体的根、茎和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
【答案】
(1)10﹣9;抑制作用
(2)开始时,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加强,达到最适宜浓度后,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3)促进作用;促进作用
(4)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5)根、芽、茎
【解析】解:(1.)据图分析,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10﹣9 , 这一浓度对根具有抑制作用.(2.)曲线AB段表示促进作用,具体是开始时,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加强,达到最适宜浓度后,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3.)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4.)据图分析,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5.)据图分析,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1所示).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2所示.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据图回答:
(1)这是细胞,它是由分化而来的.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 . 抗体的分泌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提供的能量.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它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免疫.
(5)若该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则该细胞名称为 .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时,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
B. 浆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并分泌抗体
C.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该细胞内可能存在()
A. 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
B. 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
C. 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
D. 一个Y,没有色盲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棉花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并通入空气,装置如图.
(1)若通过甲、乙两装置的实验证明Fe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乙装置作何改动 .
(2)若通过甲、丙两装置的实验证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丙装置作何改动 .
(3)若通过甲、丁两装置的实验证明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有机物,丁装置作何改动 .
(4)以上三组实验中,甲组分别是①②③(实验组、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及对象是:(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④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⑤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⑤ 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A. S1<2S2 B. S1=2S2 C. S1>2S2 D. S2<S1<2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