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需鉴定的有机物 | 用于鉴定的试剂 | 反应产生的颜色 |
还原糖 | ① | ⑤砖红色沉淀 |
蛋白质 | ② | ⑥紫 色 |
淀 粉 | ③碘 液 | ⑦蓝紫色 |
脂 肪 | ④苏丹Ⅲ | ⑧ |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
(2)有几位同学选取大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检测子叶中的脂肪与蛋白质,下列图1和图2分别为相应步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 1 玻片上的子叶切片已经用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接着滴加 1~2 滴的试剂甲为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图 2 中试剂乙是___________。
(3)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为探究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否含有还原糖和蛋白质,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②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分别编号为A、B。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果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细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还原糖和蛋白质。
【答案】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橘黄色 50%酒精 洗去浮色 CuSO4溶液 向A中加入新配置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向B中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并摇匀 A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中出现紫色
【解析】
鉴定有机物的原理是有机物与化学试剂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出现紫色。苏丹Ⅲ检测脂肪可出现橘黄色。
(2)图 1 玻片上的子叶切片已经用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接着滴加 1~2 滴的50%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染色的脂肪滴。豆浆中富含蛋白质,鉴定时需使用双缩脲试剂,先加氢氧化钠,再加CuSO4溶液,故图2中试剂乙是CuSO4溶液。
(3)鉴定是否含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鉴定是否含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故①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②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分别编号为A、B。
③向A中加入新配置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向B中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并摇匀。
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果
现象:A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中出现紫色。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鲁宾和卡门探明了O2的来源,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研究中都使用了___________技术,请用箭头表示暗反应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14CO2→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2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番茄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3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其能否正常生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曲线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为______(图中字母表示),有机物含量最多的点为_____(图中字母表示),在图3的B→D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生存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损害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的现象,如欧洲兔被带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外来物种入侵可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可引起群落演替的发生
B. y1年后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化反映狐狸也是袋鼠的被捕食者
C. y2年后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与病毒的专性寄生有关
D. y3年草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是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⑤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D.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的后一步的正确操作应是将平板________,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
(2)步骤②→③之间需要进行的正确操作应是________。
(3)甲同学按步骤④进行操作,据图分析,采用的接种方法称为________,其操作的两处不当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同学按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则经培养后菌落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__。
A B C
(4)乙同学尝试采用不同于甲同学的接种方法进行实验,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