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枳不同,如下表所示。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内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装置编号

半透膜面积

S

S/2

S

蔗糖溶液体积

T

T

2T

A. 1—丙;2—甲;3—乙 B. 1—乙;2—甲;3—丙

C. 1一甲;2—乙;3—丙 D. 1—丙;2—乙;3—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蔗糖溶液起始浓度、高度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蔗糖溶液最终浓度也应相同,甲和乙的蔗糖溶液体积相同,由于甲的半透膜面积较大,所以甲的液面上升较快,但最终与乙的高度相同,丙的蔗糖溶液体积较大,达到相同浓度后吸水量较多,液面上升最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家鸡感染某种鸡瘟病毒两天后开始逐渐发病死亡,约一周内全部死亡,研究发现注射某种多肽P可有效预防鸡瘟发生,请设计实验验证多肽P的作用。(要求与说明:实验具体操作不作要求)

材料:正常且相近生理状态的鸡若干只、某种鸡瘟病毒、多肽P制剂、注射器等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各组鸡的存活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推测接种多肽P的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推测以下疫苗类型最可能通过口服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灭活的微生物 B.分离的微生物

C.分离的微生物产物 D.减毒的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一外伤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也能看书看报.受伤的中枢应是( )

A.W区 B.H区 C.S区 D.V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和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S2,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S3。

B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原因可能是: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ATP和[H]。

C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既用于固定CO2,也参与叶绿体中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磷脂等的合成。

D.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其合成场所应该在叶绿体的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农业生产上的中耕松土

沼气发酵

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温室大棚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效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来完成,突触中信息的传递途径是( )

A.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B.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C.突触间隙→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D.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

B. 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 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对上清液放射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了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

A.11个 B.11对22个 C.不成对的22个 D.4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32P标记的某一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后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的P元素为__________,其形成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

(2)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_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___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