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变异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图乙非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 图甲、乙的基因没有丢失,对应个体表现型均不变

D. 图甲、乙发生的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图甲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A.图甲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的基因重组,A错误;

B.图乙为非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导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图甲、乙的基因没有丢失,但对应个体的表现型可能发生变化,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某种蓝细菌的细胞结构图,下列叙述或推测错误的是

A. ①可能含有多糖,有保护作用

B. ②不易被纤维素酶水解,能维持细胞形状

C. ③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较真核细胞的质膜低

D. ④源于③的内折,有增大面积及能量转换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为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代表的液体量是a代表的液体量的90%a10%进入毛细淋巴管,最终在____________处汇入血浆,如图因某种原因导致淋巴循环受阻,则可能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毛细淋巴管具有的特殊结构能够使组织间隙中的细菌进入淋巴液,而在淋巴回流途径中要经过多个____________(填某种免疫器官),在这里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均可对细菌发挥作用,推测该免疫器官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免疫细胞。

3)如果该图所示组织细胞代表肝脏细胞,则饭后4小时,图中毛细血管静脉端的血管含量较动脉端________,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 该实验的目的是为验证有某物质由尖端向下传递

C. 该实验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D. 该实验只能以幼苗是否向光弯曲为观测指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撕取洋葱外表皮分别放置在一定浓度的甲(蔗糖)、乙(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不能用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B. 10min时,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实验初始时

C. 用一定浓度的甘油溶液代替乙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D.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因甲、乙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表示某动物小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对应其中各时期。图2表示其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ae表示染色体的不同形态。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标记处于S期的细胞,然后换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培养,在此过程中实时检测放射性细胞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d→e→a→b的过程既能用来表示该细胞的有丝分裂,也能用来表示其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过程

B. 预计从检测到50%分裂期细胞带放射性到分裂期细胞含放射性的比例开始小于50%的时间为7.9h

C. 实验发现该动物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周期要小于肠上皮细胞,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有所不同

D. 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细胞分裂周期时间越长的细胞越合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细胞中X基因仅在细胞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时表达,生长素可引起Y基因的表达。外源的Z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后呈蓝色。将Z基因与X基因的启动部位连接构建株系Ⅰ,将Z基因与Y基因的启动部位连接构建株系Ⅱ。用株系Ⅰ与株系Ⅱ研究6-BA对主根抑制作用的机制,将两个株系分别培养在基本培养基和含6-BA的基本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主根根尖的染色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株系I的根尖细胞中,Z基因表达产物的量可体现细胞伸长的状况

B. 株系I根尖上着色较深的部分消耗大量的尿嘧啶核糖核苷

C. 株系Ⅱ的Z基因表达产物的多少反映根尖生长素作用的强弱

D. 丙、丁组的结果表明6-BA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完善实验思路、结果预测或分析与讨论。

(1)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一种 GTP 酶,有一个GTP(鸟苷三磷酸)的结合位点,在GTP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在分裂细菌中间部位聚集成Z环,GTP水解,Z环不断收缩,引导细菌的细胞分裂。下图表示利用荧光散射法测定FtsZ蛋白在体外的聚集程度。由此可见,FtsZ在体外依然具备____________功能。实验选取BSA作为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为验证该假设,请利用下列备选材料完善实验思路。

备选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X(无相应识别病毒-抗体复合物的膜蛋白)。

__________

(3)通常DNA分子复制从一个复制起始点开始,有单向复制和双向复制,如下图所示:

为研究某DNA复制的方向类型,设计如下实验思路:复制开始时,首先用含低放射性3H-脱氧胸苷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转移到含有高放射性3H-脱氧胸苷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复制起点和复制起点两侧银颗粒密度情况(放射性强度与感光还原的银颗粒密度正相关)。请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巴氏小体(又称 X 小体)指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细胞核中 X 染色体异固缩而形成的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常用于胎儿性别的鉴定。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 X 染色体时,除一条X 染色体外,其余 X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 A(橙色)、a(黑色)位于 X 染色体上。猫的无尾、有尾是由基因(B、b)控制的另一对相对性状,选取多对无尾猫随机交配,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有尾猫。现将一只雄猫与多只有尾黑色雌猫交配,发现 F1雌猫约 1/2 有尾且毛色均为橙黑相间;F1雌雄猫随机交配得到 F2。回答以下问题:

(1)F1雌猫的毛色表现为橙黑相间的现象 ____________(是或不是)属于共显性的表现形式,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体细胞中两条 X 染色体随机失活而导致其 DNA 上的启动部位无法与____________结合,使相应基因无法转录。

(2)在 F2中,有尾猫所占的比例为______。在 F2雌猫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现 F1中出现一只橙黑相间的无尾雄猫,假设其产生精子时其中两条性染色体能正常配对分离,则其产生精子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请用遗传图解写出 F1中出现该雄猫的过程(只考虑毛皮颜色)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