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743  169751  169757  169761  169767  169769  169773  169779  169781  169787  169793  169797  169799  169803  169809  169811  169817  169821  169823  169827  169829  169833  169835  169837  169838  169839  169841  169842  169843  169845  169847  169851  169853  169857  169859  169863  169869  169871  169877  169881  169883  169887  169893  169899  169901  169907  169911  169913  169919  169923  169929  16993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中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C. M、N、P分别代表16、9、3

D.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I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

C.I桶小球总数可以不等,桶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D.甲、乙重复2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①②④⑤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1/2的原因之一

D.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 字母表示有关物质。图乙表示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处理。

请回答:

(1)从能量变化看,F到E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在光反应时,图甲中物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除绿叶等,还需向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_,作为溶解光合色素的溶剂。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填图甲中字母)中,这些物质在④过程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利用图乙的实验处理可用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即可比较各组实验光合速率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日常吃的大米中铁含量极低,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出了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60%的转基因水稻,改良了稻米的营养品质。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重组Ti质粒中,铁结合蛋白基因作为______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作为______基因。

2)构建重组Ti质粒时,铁结合蛋白基因应插入到_______中,以便后续随之整合到________

3)将含有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共同培养时,通过培养基2的筛选培养 ___________,以获得愈伤组织细胞;利用培养基3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将基因工程生产的铁结合蛋白与天然的铁结合蛋白的功能活性进行比较,以确定转基因产品的功能活性是否与天然产品相同,这属于________水平的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浆果、草、黑松位于食物链的起点,构成了第一营养级,也称____________营养级。该食物网共有食物链_________条,其中处于多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种。

2)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棕熊称为一个 ________,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增长方式应为_____增长。

3)与棕熊直接取食浆果相比,鹿取食浆果,棕熊取食鹿(假设两种情形下浆果的量相等),棕熊所获得的能量更_______(填多或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合品系,甲、乙不抗矮黄病,丙抗矮黄病。图中Ⅰ、Ⅱ表示染色体,A 为矮杆基因,B 为抗矮黄病基因(B 位于Ⅰ或Ⅱ染色体上)。乙品系Ⅰ染色体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与小麦的Ⅰ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减数分裂中配对异常的染色体会随机分配,不影响子代的存活,不考虑基因突变)

A. 甲和乙杂交所得的F1,可能产生4 种基因型的配子

B. 若丙Ⅰ染色体片段缺失,其自交后代出现不抗矮黄病植株,则基因B 位于Ⅰ染色体上

C. 若甲与丙杂交,F1 中的Ⅱ号三体与乙杂交,F2 中抗矮黄病:不抗矮黄病=5:1,则基因B 位于Ⅱ染色体上

D. 若基因型为AaBb 的品系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B 基因一定位于Ⅰ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基因M、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

A.MMNNPP B.MmNnPP C.MmNNpp D.MmNnp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投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以便确定鲢、鳙的投放量,他们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增加渔业产量,除了定期合理投放鲢、鳙,还要定期适度捕捞鲢、鳙。请依据种群增长的规律说明“定期适度”是指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将一种喜湿热的半阴生蔓藤植物绿萝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A、B两组绿萝叶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晴天为A 组,阴天为B 组。实验期间CO2 浓度相对稳定,约为0.03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a~b 段,限制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只有光照强度、CO2 浓度

B. 曲线c~d 段,绿萝体内有机物量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加后减少

C. 若晴天和阴天8:30 的温度相同,则A 、B 两组叶片的光饱和点相等

D. 若阴天的8:30 光照强度很弱,则适当提高实验环境中CO2 浓度后,B 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将会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