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886  169894  169900  169904  169910  169912  169916  169922  169924  169930  169936  169940  169942  169946  169952  169954  169960  169964  169966  169970  169972  169976  169978  169980  169981  169982  169984  169985  169986  169988  169990  169994  169996  170000  170002  170006  170012  170014  170020  170024  170026  170030  170036  170042  170044  170050  170054  170056  170062  170066  170072  17008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川陕哲罗鲑是生活在青海玛可河里的大型土著鲑科鱼类,对生存环境变化敏感,怀卵量极少,对产卵环境要求严格,且幼体适应能力弱,成活率很低,自然种群数量稀少。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玛可河水域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多,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入,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急剧下降。下游地区的仁钦果水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后,川陕哲罗鲑在拦河坝以上水域已绝迹。

分析造成川陕哲罗鲑绝迹的原因,并对其保护提出可行性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果蝇翅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翅的形状镰刀形、圆形和椭圆形分别由等位基因O、R和S控制。为了探究上述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二组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杂交

组合

亲本

F1

1

圆形长翅

镰刀形长翅

3镰刀形长翅:1镰刀形短翅

3圆形长翅:1圆形短翅

2

镰刀形长翅

椭圆形短翅

全为椭圆形长翅

全为镰刀形长翅

请回答:

(1)由上表可以判断控制果蝇翅形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基因O、R、S之间遗传符合______定律,这三个基因的相对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

(2)若只考虑题中所述的性状,果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组合1的F1圆形长翅雄果蝇与组合2的F1椭圆形长翅雌果蝇随机交配,F2出现镰刀形短翅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3)写出杂交组合2的遗传图解: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 EeXFY 的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Ⅰ)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表示出部分染色体);图(Ⅱ)中细胞类型是划分依据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eXFY,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2)图(Ⅱ)中类型 b 的细胞对应图(Ⅰ)中的细胞有_________。图(Ⅱ)中类型 c 的细胞可能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着丝点分裂导致图(Ⅱ)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4)若图示动物与基因型为 EeXFXF 的个体交配,后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鸮(xiāo)鹦鹉是夜行性鹦鹉,不会飞行,属草食性,吃原生的植物、种子、果实,身上会发出一种特殊味道的香气。雄性鸮鹦鹉求偶时能发出响亮而刺耳的叫声,只选择在食物丰盛的年份求偶。鸮鹦鹉遇到惊吓或遭遇人类时,通常一动不动,有时也会及时爬到树上,又试图从树上飞下来。

鸮鹦鹉曾经在新西兰全境广泛分布,自从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后,尤其是野兔、猫及大量鼬科动物(如雪貂,肉食性,夜行性)被引进北岛及南岛之后,鸮鹦鹉的数量大幅下降,属极危物种。新西兰于1989年开始了“复育计划”,把南岛、北岛及斯图尔特岛上的野生鸮鹦鹉逐步运往离岸较远的其他岛屿。图甲为2007年鸮鹦鹉在新西兰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新西兰鸮鹦鹉数量变化曲线图

(1)据图甲,说明2007年鸮鹦鹉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图乙,分析1989年以前野生鸮鹦鹉数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变化趋势的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试提出保护鸮鹦鹉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国宝”,集中分布在环境恶劣的国土中部。红大袋鼠可全年繁殖、具有神奇的胚胎滞育能力,保证幼崽在食物充沛的季节出生。红大袋鼠鲜亮的皮毛可反射热量,前肢皮肤很薄,四肢毛细血管丰富,可以有效降温。红大袋鼠不会因食物对同类进行伤害。以袋鼠为食的动物也因过度捕杀而灭绝,目前袋鼠数量已达澳大利亚人口的两倍。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红大袋鼠分布区。

简述澳大利亚红大袋鼠泛滥成灾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早在1900年,中国大闸蟹通过商船压舱水从中国“移民”欧洲,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开始在欧陆江河横行,对本土物种构成严重的生存威胁,成为德国唯一的淡水蟹。但是近年来,随着系列治理措施的实行,德国大间蟹不再泛滥成灾。

说明大闸蟹在德国泛滥成灾的原因并推测德国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天然大蚝生长在水流和缓的海域,附着在海底礁石上生长,以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茅尾海位于广西钦州湾北部,面积约135平方千米(不及鄱阳湖的1/20),海平面夏季稍高于冬季;水温适宜,咸淡适中,饵料丰富,非常造合大蚝生长。当地采取蚝排吊养方式大幅度增加了大蚝产量。下图为茅尾海位置及大蚝吊养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茅尾海海平面夏季稍高于冬季的现象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海域面积的大小B.入海河流的流量

C.夏季风D.全球变暖

2蚝排吊养方式能大幅度增加大蚝产量,其主要原因是蚝排吊养方式能够

A.使水流变得更和缓,易于摄取浮游饵料

B.增加水域中浮游生物,饵料丰富

C.使大蚝接触面广,摄取浮游饵料丰富

D.改变水域温度和盐度,增加养殖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对两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腊梅分别进行不修剪与修剪处理,再进行相关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请回答:

(1)提取腊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在研钵中加入______,用于保护叶绿素。若将色素进行纸层析法分离,两组色素带明显差异的是滤纸条由上往下的第____条。

(2)据图分析,与10:00相比,12:00腊梅叶肉细胞中三碳酸被____形成三碳糖的速率____(较大/较小),原因之一可能是受_____与CO2结合这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表明,修剪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大于不修剪组,其可能原因是:①_________,促进光反应过程;②_______,提高碳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把更多的闲暇时光放在了能够修身养性的兴趣爱好上。如近几年,培育养植多肉植物风靡全国。我国多肉植物爱好者从非洲的纳马夸兰地区(下图)大量引进多肉植物。

请推测该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石莼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海藻,能将合成的酶分泌到细胞外,催化 HCO3-形成 CO2,然后CO2 被细胞吸收利用。如图表示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石莼分别培养在两种无机碳(HCO3-)浓度下:22 mol/L(正常海水)、88 mol/L(高无机碳海水),然后在 20 ℃、30 ℃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在这两种环境中的光合速率。其中,光饱和点是指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最小光照强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在无机碳浓度为 22 mol/L,温度从 20 ℃升至 30 ℃时,石莼的最大光合速率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在此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时,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无机碳浓度为 88 mol/L 的环境中,30 ℃条件下的光饱和点高于 20 ℃条件下的,依据本题信息,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