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035  170043  170049  170053  170059  170061  170065  170071  170073  170079  170085  170089  170091  170095  170101  170103  170109  170113  170115  170119  170121  170125  170127  170129  170130  170131  170133  170134  170135  170137  170139  170143  170145  170149  170151  170155  170161  170163  170169  170173  17017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只能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不会影响细菌的数量

B.图示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C.若图中为对照实验,则其中不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D.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上获得单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可体现基因的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物种是②和③

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离,可使⑥⑦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被另 一氨基酸替换。下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 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 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 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研究棉花细胞核中一个 DNA 分子中 abc 三个连续基因,其分布状况如图所示,图中Ⅰ、Ⅱ为基因间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 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可能同时得到执行

B.图中碱基对替换发生在 a 区段属于基因突变,发生在Ⅰ区段不属于基因突变

C. DNA 分子含 n 个碱基,其转录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2

D.Ⅰ中插入一个抗虫基因以提高植物的抗虫性,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示意图,②③④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期的染色体形态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细胞产生的突变必随精子传给子代

B.②③细胞分裂时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C.④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

D.②④细胞分别含有4个和1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镉(Cd)是人类致癌物,以结肠癌细胞为细胞模型,研究镉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

1)动物细胞中的一个中心体是由互相垂直的___________以及围绕在其周围的物质共同构 成,是一种

________ 膜结构细胞器。它在人体细胞分裂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人结肠癌细胞,分别用 20M 40M 氯化镉处理下培养 0 h12 h24 h 后检测细 胞活性,进而反映细胞数目的多少,结果如图 1 所示。测量细胞间的黏附能力,结果如图2 所示。

分析图 1 的结果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 2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镉能够促进细胞粘着性下降,且浓度越大 促进作用越强。

3)为确定癌细胞数目变化的原因,利用仪器检测镉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如下 图所示,横轴为细胞周期的分布,依次为 SubG1 期(指示凋亡细胞)、G1 期、S 期和 G2/M 期,纵轴为细胞数。Cd20 20M 的氯化镉浓度处理组,5-Fu 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 20M 的氯化镉浓度下,Cd20 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此浓度下癌细胞数目变化与_________无关,可能是因 ___________________5-F 组的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探究镉是否通过增大中心体的数目来使细胞增殖,设计实验时实验组应该选择的 镉浓度是_____________。结果显示细胞内的中心体数目发生扩增与镉浓度成正比,请你根 据结论补充标注横坐标___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分析镉与癌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入淀污水增多,水体重金属污染加剧。研究人员发现可通过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地上部分,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水体。

(1)沉水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其根部能从底泥和水中吸收________,净化水体,体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为筛选适合白洋淀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图。

沉水植物

半数抑制浓度

(mgL-1

黑藻

0.51

狐尾藻

0.81

金鱼藻

0.03

菹草

0.12

(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

表数据显示4种沉水植物中对镉的耐受性最大的是________。结合图1的实验结果,选择黑藻和菹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不选用狐尾藻和金鱼藻的原因是_______

(3)研究者从白洋淀取底泥,将黑藻和菹草分别栽种其中,用自来水培养。测定其生长率(图)和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指由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结果如表。

沉水

植物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地上部分

根部

黑藻

0.33

0.41

0.79

菹草

0.21

1.01

0.21

综合分析,研究者认为黑藻是最适合修复Cd污染水体的物种,其重要证据有: 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富集镉的沉水植物必须及时收割并无害化处理,一是因为镉等重金属能够通过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二是因为________而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母亲孕期肥胖或高血糖会增加后代患肥胖和代谢疾病的风险。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孕前高脂饮食对子代代谢调节的影响。

(1)从孕前4周开始,实验组雌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雌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测定妊娠第20天两组孕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

分组

体重

(g)

胰岛素

抵抗指数

脂肪含量

(mg/dL)

瘦素含量

(ng/dL)

脂联素含量

(μg/dL)

对照组

38.8

3.44

252

3.7

10.7

实验组

49.1

4.89

344

6.9

5.6

①正常情况下,体脂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经____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_____调节。表中结果显示,实验组孕鼠瘦素含量_____,但瘦素并没有发挥相应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瘦素抵抗”。

②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此推测实验组孕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________

(2)24周龄时,给两组子代小鼠空腹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检测结果如图1。

图1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推测实验组子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3)研究发现,幼鼠脂肪组织的瘦素和脂联素含量与各自母鼠均呈正相关。测定幼鼠脂联素基因和瘦素基因的表达量、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结果如图2。

①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________脂联素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从而________,影响脂联素的合成,使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②瘦素基因的表达量与其启动子所在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呈________相关。但由于血脂过高会抑制瘦素向脑内运输,导致瘦素抵抗,引起肥胖。

(4)根据该项研究结果,对备孕或孕期女性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需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些物质才能生长。 A 菌株为甲硫氨酸(met-)和生物素(bio-)缺陷型突变体,B 菌株为苏氨酸(thr-)、亮氨酸(leu-)、硫胺素(thi-)缺陷型突变体。用AB 两种菌株进行 4组实验,培养条件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培养基为细菌生长提供水、无机盐、________。乙组培养基出现菌落的频率为 10-7 大肠杆菌单个基因发生突变的几率约为10-7,科学家判断乙组出现菌落不是基因突变 的结果,其理由是________。推测基本培养基出现菌落是由于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丁 组实验结果说明这种基因的转移需要两种菌株细胞________

2)科学家用某种药物处理A B 菌株使其停止分裂(但不致死), 混合并培养,过程及 结果如下。

Ⅰ:处理过的 B菌株+未处理的 A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无菌落

Ⅱ:处理过的A 菌株+未处理的 B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

结果说明两菌株 DNA 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

aAB bAB cAB d.不确定

3)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菌株拟核上有一段DNA序列(F 因子),其上有复制原点(oriT)。 细菌混合后,F 因子的一条链由供体菌逐步转移至受体菌,在受体菌中复制后整合到拟核 DNA 上,发生基因重组。留在供体菌中的 F 因子单链通过自我复制恢复双链。若无 F 因子则不能发生 DNA 转移。

①由此推测上述(2)中实验 I 基本培养基无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上述 DNA 转移和复制过程可用下图________表示。

4A 菌株(met-bio-)对链霉素敏感,B 菌株(thr-leu-thi-)具有链霉素抗性。将 A B 菌株混合,在不同时间点搅拌混合菌液,以中断DNA 转移。之后将各时间点中断转移的菌液接种在含如下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上选择培养,分别记录出现菌落的短混合时间。

培养基

所含物质

最短混合时间

1

链霉素+亮氨酸(leu))+硫胺素(thi

9min

2

链霉素+苏氨酸(thr+硫胺素(thi

11 min

3

链霉素+苏氨酸(thr +亮氨酸(leu

18 min

①培养基中均加入链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1号培养基出现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在选择培养基上出现菌落所需的短混合时间反映了相关基因与oriT 间的距离。在下图中 oriT右侧画出 A 菌株 thr+ leu+ thi+基因在拟核上的位置。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