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13•延庆县一模)已知动点P(x,y)与一定点F(1,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l:x=4的距离之比为
12

(Ⅰ) 求动点P(x,y)的轨迹C的方程;
(Ⅱ)已知直线l':x=my+1交轨迹C于A、B两点,过点A、B分别作直线l:x=4的垂线,垂足依次为点D、E.连接AE、BD,试探索当m变化时,直线AE、BD是否相交于一定点N?若交于定点N,请求出N点的坐标,并给予证明;否则说明理由.
分析:(Ⅰ)直接利用求轨迹方程的步骤,由题意列出满足动点P(x,y)到定点F(1,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l:x=4的距离之比为
1
2
的等式,整理后即可得到点P的轨迹;
(Ⅱ)如果存在满足条件的定点N,则该点对于m=0的直线也成立,所以先取m=0,与椭圆联立后解出A、B的坐标,同时求出D、E的坐标,由两点式写出AE、BD所在的直线方程,两直线联立求出N的坐标,然后证明该点对于m取其它值时也满足直线AE、BD是相交于定点N,方法是用共线向量基本定理.
解答:解:(Ⅰ)由题意得
(x-1)2+y2
|x-4|
=
1
2

2
(x-1)2+y2
=|x-4|

两边平方得:4x2-8x+4+4y2=x2-8x+16.
得 
x2
4
+
y2
3
=1

所以动点P(x,y)的轨迹C的方程为椭圆
x2
4
+
y2
3
=1

(Ⅱ)当m变化时,直线AE、BD相交于一定点N(
5
2
,0)

证明:如图,

当m=0时,联立直线x=1与椭圆 
x2
4
+
y2
3
=1

A(1,
3
2
)
B(1,-
3
2
)

过A、B作直线x=4的垂线,得两垂足D(4,
3
2
)
E(4,-
3
2
)

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直线AE的方程为:2x+2y-5=0,直线BD的方程为:2x-2y-5=0,
方程联立解得x=
5
2
,y=0
,所以直线AE、BD相交于一点(
5
2
,0)

假设直线AE、BD相交于一定点N(
5
2
,0)

证明:设A(my1+1,y1),B(my2+1,y2),则D(4,y1),E(4,y2),
x=my+1
x2
4
+
y2
3
=1
消去x并整理得(3m2+4)y2+6my-9=0,
△=36m2-4×(3m2+4)×(-9)=144m2+144>0>0,
由韦达定理得y1+y2=
-6m
3m2+4
y1y2=
-9
3m2+4

因为
NA
=(my1-
3
2
y1)
NE
=(
3
2
y2)

所以(my1-
3
2
y2-y1×
3
2
=my1y2-
3
2
(y1+y2)
=
-9m
3m2+4
-
3
2
×
-6m
3m2+4
=0
所以,
NA
NE
,所以A、N、E三点共线,
同理可证B、N、D三点共线,所以直线AE、BD相交于一定点N(
5
2
,0)
点评:本题考查了轨迹方程,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综合,对于定点的存在性问题,先找出满足条件的特殊点,然后对其它情况进行证明是该类问题常用的方法.该题属有一定难度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延庆县一模)空气质量指数PM2.5(单位:μg/m3)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
日均浓度
0~35 35~75 75~115 115~150 150~250 >250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空气质量类型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甲、乙两城市2013年2月份中的15天对空气质量指数PM2.5进行监测,获得PM2.5日均浓度指数数据如茎叶图所示:
(Ⅰ)根据你所学的统计知识估计甲、乙两城市15天内哪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好?(注:不需说明理由)
(Ⅱ)在15天内任取1天,估计甲、乙两城市空气质量类别均为优或良的概率;
(Ⅲ)在乙城市15个监测数据中任取2个,设X为空气质量类别为优或良的天数,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延庆县一模)已知双曲线
x2
a2
-
y2
b2
=1
(a>0,b>0)的离心率为2,一个焦点与抛物线y2=16x的焦点相同,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延庆县一模)已知函数f(x)=ax3+bx2-2(a≠0)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x1,x2,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延庆县一模)已知函数f(x)=
log4x, x>0
3x, x≤0
,则f[f(
1
16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13•延庆县一模)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为菱形,∠ABC=60°,PA⊥底面ABCD,PA=AB=2,E为PA的中点.
(Ⅰ)求证:PC∥平面EBD;
(Ⅱ)求三棱锥C-PAD的体积VC-PAD
(Ⅲ)在侧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M,满足PC⊥平面MBD,若存在,求PM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