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下图所示,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ABCD与Q-ABCD的高分别为1和2,AB=4.

(1)证明PQ⊥平面ABCD;

(2)求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

(3)求点P到平面QAD的距离.

(1)证明1:连结AC、BD,设AC∩BD=O,由P-ABCD与Q-ABCD都是正四棱锥,所以PO⊥平面ABCD,QO⊥平面ABCD.

从而P、O、Q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PQ⊥平面ABCD.

(2)解法1:由题设知,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

由(1),QO⊥平面ABCD,故可分别以直线CA、DB、Q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P(0,0,1),A(,0,0),Q(0,0,-2),B(0,,0).

所以=(,0,-2);

=(0,,-1).

于是cos<,>==.

从而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是arccos.

(3)解法1:由(2),点D的坐标是(0,-,0),

=(-,-,0),

=(0,0,-3),设n=(x,y,z)是平面QAD的一个法向量,由

取x=1,得n=(1,-1,-).

所以点P到平面QAD的距离d=.

(1)证明2:取AD的中点M,连结PM、QM,因为P—ABCD与Q—ABCD都是正四棱锥,

所以AD⊥PM,AD⊥QM,从而AD⊥平面PQM.

又PQ平面PQM,所以PQ⊥AD.

同理,PQ⊥AB,所以PQ⊥平面ABCD

(2)解法2:连结AC、BD.

设AC∩BD=O,由PQ⊥平面ABCD及正四棱锥的性质可知O在PQ上.

从而P、A、Q、C四点共面.

取OC的中点N,连结PN,

因为.

从而AQ∥PN,∠BPN(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

连结BN.

因为PB=

PN=

BN=

所以cosBPN=.

从而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的角是arccos.

(3)解法2:由(1)知,AD⊥平面PQM,所以平面QAD⊥平面PQM.

过P作PH⊥QM于H,则PH⊥平面QAD,

所以PH的长为点P到平面QAD的距离.

连结OM,因为OM=AB=2=OQ,所以∠MQP=45°,

又PQ=PO+QO=3,于是PH=PQsin45°=,即点P到平面QAD的距离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函数f(x)=Asin(ωx+?)(A>0,ω>0,|?|<
π2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3)设0<x<π,且方程f(x)=m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某中学举办电脑知识竞赛,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含80分).现将高一两个班参赛学生的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第一、三、四、五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30、0.15、0.10、0.05,而第二小组的频数是40,则参赛的人数是_____________,成绩优秀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考试(第二套)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某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所有选报II类志向的考生全部参加了数学与逻辑阅读与表达两个科目的考试,成绩分为五个等级. 某考场考生的两科考试成绩数据统计如下图所示,其中数学与逻辑科目的成绩为的考生有.

1求该考场考生中阅读与表达科目中成绩为的人数;

2若等级分别对应,,,,,求该考场考生数学与逻辑科目的平均分;

3已知参加本考场测试的考生中,恰有两人的两科成绩均为. 在至少一科成绩为的考生中,随机抽取两人进行访谈,求这两人的两科成绩均为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3届福建泉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理科能力测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泉州市组织群众性登清源山健身活动,招募了名师生志愿者,现将所有志愿者按年龄情况分为等六组,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 已知之间的志愿者共人.

(1)求之间的志愿者人数;

(2)已知之间各有名数学教师,现从这两个组中各选取人担任接待工作,设两组的选择互不影响,求两组选出的人中都至少有名数学教师的概率?

(3)组织者从之间的志愿者(其中共有名女教师,其余全为男教师)中随机选取名担任后勤保障工作,其中女教师的人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