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将甲、乙两颗骰子先后各抛掷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颗骰子所掷出的点数,若“M(a,b)落在不等式x2+y2≤m(m为常数)所表示的区域内”设为事件C,要使事件C的概率P(C)=,则实数m的最小值为( )
A.52
B.51
C.45
D.41
【答案】分析: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与线性规划及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题,不难求出甲、乙两颗骰子先后各抛一次这个事件总数为36.要使事件C的概率P(C)=,则落在区域内的点为30个,由于a=1,2,3,4时,可有4×6=24情况,a=4时,可有5种情况,a=5时,可有4种情况,a=6时,有3种情况即可,从而可求实数m的最小值.
解答:解:要使事件C的概率P(C)=,则落在区域内的点为30个,只需(1,1),(1,2),(1,3),(1,4),(1,5),(1,6);(2,1),(2,2),(2,3),(2,4),(2,5),(2,6);(3,1),(3,2),(3,3),(3,4),(3,5),(3,6);(4,1),(4,2),(4,3),(4,4),(4,5);  (5,1),(5,2),(5,3),(5,4);(6,1),(6,2),(6,3),所以m的最小值为45
故选C.
点评:古典概型要求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强调所有结果中每一结果出现的概率都相同.弄清一次试验的意义以及每个基本事件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正确把握各个事件的相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步骤是:计算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个数,及基本事件的总个数,然后代入古典概型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将甲、乙两颗骰子先后各抛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颗骰子所出现的点数.
(1)若点P(a,b)落在不等式组
x>0
y>0
x+y≤4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事件记为A,求事件A的概率;
(2)若点P(a,b)落在直线x+y=m(m为常数)上,且使此事件的概率最大,求m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将甲、乙两颗骰子先后各抛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颗骰子所出的点数.
(Ⅰ)若点P(a,b)落在不等式组
x>0
y>0
x+y≤4
表示的平面域的事件记为A,求事件A的概率;
(Ⅱ)若点P(a,b)落在x+y=m(m为常数)的直线上,且使此事件的概率最大,求m的值及最大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将甲、乙两颗骰子先后各抛掷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颗骰子所掷出的点数,若“M(a,b)落在不等式x2+y2≤m(m为常数)所表示的区域内”设为事件C,要使事件C的概率P(C)=
5
6
,则实数m的最小值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将甲、乙两颗骰子先后各抛掷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颗骰子所掷出的点数,若M(a,b)落在不等式x2+y2≤m(m为常数)所表示的区域内,设为事件C,要使事件C的概率P(C)=1,则m的最小值为
72
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将甲、乙两颗骰子先后各抛掷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颗骰子所掷出的点数,若M(a,b)落在不等式x2+y2≤m(m为常数)所表示的区域内,设为事件C,要使事件C的概率P(C)=1,则m的最小值为(  )
A、52B、61C、72D、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