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竖直运行时,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这一现象表明此过程中

A. 电梯一定是在下降 B. 电梯一定是在上升

C. 乘客一定处在超重状态 D. 乘客一定处在失重状态

【答案】D

【解析】

对铁球受力分析,可知其受重力和拉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加速度的方向;然后判断电梯和乘客的超、失重情况.

电梯静止不动时,小球受力平衡,有mg=kx1,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了,说明弹力变小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x2=ma,故加速度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者减速上升,电梯以及电梯中的人处于失重状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球用两根轻质橡皮条悬吊着,且AO呈水平状态,BO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那么在剪断某一根橡皮条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情况是(  )

A. 不管剪断哪一根,小球加速度均是零

B. 剪断A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tanα

C. 剪断B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cosα

D. 剪断B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电量为+q及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的速度最小为v,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AB间距离为及静电力常量为k,则( )  

A. OB间的距离为

B. 点电荷乙能越过B点向左运动,其电势能仍增大

C. 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间电势差

D. A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3秒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由图象可知(  )

A. 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

B. 出发前甲在乙之前6m

C. 出发前乙在甲前6m

D. 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斜面体(斜面光滑且足够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顶端与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的物块.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L时将物块由静止开始释放,且物块在以后的运动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物块处于受力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

(2)求物块刚释放瞬间,斜面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4m的物AB,两者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跨过轻质动滑轮与A相连,动滑轮与B相连,如图所示。初始时,绳出于水平拉直状态。若物块A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向右移动了距离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物块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物块AB的加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实验现象中不能表明电流能产生磁场的是(  )

A. 甲图中导线通电后磁针发生偏转

B. 乙图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 丙图中当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靠近

D. 丁图中当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远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金属棒长为L1 ,棒两端与长为L2的细软金属线相连,吊在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金属棒中通过稳恒电流I后,金属棒向纸外摆动,摆动过程中的最大偏角 θ=60°。

求:(1)金属棒中电流大小和方向;

(2)金属棒在摆动过程中动能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__________

A.钩码个数N1=N2=2N3=4

B.钩码个数N1=N3=3N2=4

C.钩码个数N1=N2=N3=4

D.钩码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2________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