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电容器和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电流通过电容器的能力越强
B. 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电流通过电容器的能力越弱
C. 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
D.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一定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B. 两根通电导线之间可能有斥力的作用
C. 所有电荷在磁场中都要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D.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一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个物体从同一点出发,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物体做曲线运动
B. 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的平均速率vA>vC>vB
D. 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A=vC=v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0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为m(m<m0)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水平方向动量始终守恒
B. 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C. 全过程小球和槽、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且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 小球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但小球不能回到槽高h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的电阻有关。图1是研究它们关系的实验电路。为了便于进行实验和保护蓄电池,给蓄电池串联了一个定值电阻R0,把它们一起看做电源E(图中虚线框内部分)。
(1)在图2中,按图1画出连线,把所示的器件连接成实给电路。(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
(2)实验中多次调节电阻R,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单位:V)和I(单位:A)。根据测量数据,通过电脑描绘出U-I图,拟合图线,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U=4-5I,则电源E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是______,对应的外电路的阻值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A放在水平地面上,B、C两物体通过细绳绕过轻质定滑轮相连,C放在固定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上。用手按住C,使细线恰好伸直但没有拉力,并保证ab段的细线竖直、cd段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M(),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C后它沿斜面下滑,当A恰好要离开地面时,B获得最大速度(B未触及滑轮,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释放物体C之前弹簧的压缩量
(2)物体B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 与触头瞬间分开, 第1 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 当第1 个小球撞击M 时,M 与触头分开,第2 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980 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6.5 s. 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Δt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Δt,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和H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用此法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消除Δt对本实验的影响.请利用本小题提供的物理量求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