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10分)有一个冰上滑木箱的游戏节目,规则是: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箱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箱向前滑动,若箱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箱最后未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就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是长度为L1=7 m的水平冰面,选手们可将木箱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箱,BC为有效区域。已知BC长度L2=1 m,木箱的质量m=50 kg,木箱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某选手作用在木箱上的水平推力F=200 N,木箱沿AC做直线运动,若木箱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求:

(1)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大小;

(2)推力作用在木箱上的时间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3 m/s2 (2) 1 s≤ts

【解析】(1)设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Fμmgma1

解得a13 m/s2.

(2)撤去推力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μmgma2

解得a21 m/s2

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间t内的位移为

x1a1t2

撤去力F后木箱继续滑行的距离为

x2

木箱停在有效区域内,要满足条件

L1L2≤x1x2≤L1

解得1 s≤t≤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测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 A 40 N,物体 B 20 N,按图组装好装置,物体 B 被水平力拉出 A 稳定后弹簧测力计读数为4.00N

1)测得 AB 间的滑动摩擦力时 B 是否需要匀速拉出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测得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1 ___________

3)若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0.4,水平拉力 F 至少为___________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 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有1、2、3、4、5、6各点,其中1、2之间距 离与2、3之间距离相等,2、5之间距离与2、6之间距离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垂 直且平分,那么关于各点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3两点电势相同

B. 5、6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C. 4、5两点电势相同

D. 1、3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如图所示为某型号车紧急制动至停住时(假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为货车的速度,x为制动距离),其中图线1为满载时符合安全要求的 制动图象,图线2为严重超载时的制动图象。由图可知,在初速度相同时,同一辆车在严重超载制动距离更长,某路段限速 72 km/h,是根据该型号货车时安全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 确定的,现有一辆该型号的货重超载并以54 km/h的速度行驶.通过计算求解:

1)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为1 s (这段时间内汽车匀速),则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 km/h 速度正常行驶时与前方静止障碍物的距离至少应为多远。

2)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汤姆孙发现质子,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

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并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越大,下落时间就越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多次加速、变轨后,最终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如图所示,卫星既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近的圆轨道a上运动,也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远的圆轨道b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在a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线速度

B. 卫星在a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在b上运行的周期

C. 卫星在a上运行的角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角速度

D. 卫星在a上运行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在b上运行时的万有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和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钩码总质量为m,小车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将钩码的重力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

(1)实验中要进行钩码质量m和小车质量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

AM300 gm10 g20 g30 g40 g50 g60 g

BM300 gm10 g30 g50 g70 g90 g110 g

CM600 gm10 g20 g30 g40 g50 g60 g

DM600 gm10 g30 g50 g70 g90 g110 g

(2)现保持钩码的总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的总质量M,探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如上图是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每隔4个点选一个计数点,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通过实验得到多组加速度a、质量M的数据,为了方便准确地研究二者关系,一般选用纵坐标为加速度a,则横坐标为_______“M”“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用一块长L1=1.0 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8 m,长L2=1.5 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夹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 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

(2)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已知sin37°=0.6,cos37°=0.8)

(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x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