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5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着两名宇航员的“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这彰显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设飞船在轨道上绕着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受的重力为零
B.在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v满足:v>11.2km/s
C.在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v满足:v>7.9km/s
D.“神舟六号”飞船若要返回地面,宇航员在圆轨道上应让飞船减速
D

试题分析: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重力完全充当向心力了,并不是不受重力,A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环绕地球的速度,所以神州六号在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v满足:v<7.9km/s,BC错误,“神舟六号”飞船若要返回地面,飞船要做近心运动,即速度减小,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A选项比较容易出错,完全失重是因为重力充当了向心力的缘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设想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有一垂直于地面延伸到太空的轻质电梯,电梯顶端可超过地球的同步卫星高度R(从地心算起)延伸到太空深处,这种所谓的太空电梯可用于低成本地发射绕地人造卫星。假设某物体A乘坐太空电梯到达了图示的B位置并停在此处,与同高度运行的卫星C比较
A.A与C运行的速度相同B.A的速度大于C的速度
C.A的速度小于C的速度D.因为不知道质量,故无法比较A与C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经5次变轨追“天宫一号”.如果将“神舟九号”飞船的五次变轨简化为如图所示的二次变轨:由轨道Ⅰ变至轨道Ⅱ,再变至轨道Ⅲ.下列关于“神舟九号”飞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沿轨道Ⅱ从P向Q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B.沿轨道Ⅱ从P向Q的运动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
C.沿轨道Ⅲ运动的机械能比沿轨道Ⅰ运动的机械能大
D.沿轨道Ⅲ运动的加速度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加速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r,运行速率v1,加速度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圆周运动速率为v2;地球近地卫星运行速率v3,加速度a3;地球半径为R,则
A.a1/a2=r/RB.a1/a3=R2/r2C.v1/v2=R2/r2D.v1/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各国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都不一样
C.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地球圆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
D.可以在地面上发射一颗与北纬300纬度线共面人造卫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某卫星在赤道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运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轨道半径为r=2R,地球半径为R,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在某时刻该卫星正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试求到它下一次通过该建筑正上方所需时间t多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嫦娥二号卫星奔月的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嫦娥二号”的速度必须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一定大于受地球的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a、b、c、d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匀速运行的四颗人造卫星。其中a、c的轨道相交于P,b、d在同一个圆轨道上。某时刻b卫星恰好处于c卫星的正上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存在相撞危险
B.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加速度
C.b、c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
D.a、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d的线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到一个椭圆轨道上,其近地点M距地面200km,远地点N距地面340km。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其周期为T1,通过M、N点时的速率分别是V1,V2。当某次飞船通过N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340km的圆形轨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2,这时飞船的速率为V3。比较飞船在M、N、P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大小和加速度大小,及在两个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