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几种现象中,动量不守恒的是
A.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发生碰撞
B.车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上的人从车头走到车尾
C.水平放置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置于光滑水平面的物体相连,伸长的弹簧拉物体运动
D.火箭的反冲运动
C
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者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情况,
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发生碰撞,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动量守恒
车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上的人从车头走到车尾,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动量守恒
水平放置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置于光滑水平面的物体相连,伸长的弹簧拉物体运动,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故动量不守恒
火箭的反冲运动,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动量守恒
选动量不守恒的情况,所以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均为m的两辆小车A和B,A车上表面光
滑水平、其上表面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C(可看作质点).B车上表面是一个光滑的
圆弧槽,圆弧槽底端的切线与A的上表面相平.现在A和C以共同速度v0冲向静止的B
车,A、B碰后粘合在一起,之后物块C滑离A,恰好能到达B的圆弧槽的最高点.已知M=2m,
v0=4.0m/s,取g=10m/s2.求圆弧槽的半径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有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薄板(厚度不计),质量分别为M和m,半径分别为R和r,两板之间用一根长的轻绳相连结(未画出)。开始时,两板水平放置并叠合在一起,静止于距离固定支架C高度处。然后自由下落到C上,支架上有一半径为 ()的圆孔,圆孔与两薄板中心均在圆板中心轴线上。薄板M与支架发生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两板即分离,直到轻绳绷紧。在轻绳绷紧的瞬间,两板具有共同速度V.不计空气阻力,,求:

小题1:两板分离瞬间的速度大小V0
小题2:若,求轻绳绷紧时两板的共同速度大小V ;
小题3:若绳长未定,(K取任意值),其它条件不变,轻绳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轻绳绷紧瞬间两板的共同速度V方向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氘,完全可充当未来的主要能源。两个氘核的核反应为:++n,其中氘核的质量为2.013u,氦核的质量为3.0150u,中子的质量为1.0087u.(1u=931.5Mev).
求小题1: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小题2:在两个氘核以相等的动能0.35MeV进行对心碰撞,并且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的情况下,求反应中产生的中子和氦核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质量为m的球A以速率v与质量为3m的静止球B沿光滑水平面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速率为v/2,则B球速率可能为
A.v/6B.v/3?C.v/2D.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质量是1 kg的钢球,以5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以3 m/s的速度被反向弹回,钢球的动量改变多少?
如钢球以2m/s的速度,与水平面成30°角落到粗糙地面相碰后弹起,弹起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判别钢球的动量改变量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6所示,一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甲、乙两人分别站在左右两侧,整个系统原来静止。则当两人同时相向走动时
A.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速度大小一定比乙大
B.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C.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动量大小一定比乙大
D.要使小车保持静止,甲、乙的动量大小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示,质量M=2kg的长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的右边放有竖直固定挡板。现有一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1kg,以初速度从B的左端水平滑上B。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A始终未滑离B,B与竖直挡板碰前A和B已相对静止,B与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以原速率弹回(g取10m/s2)。求:
(1)B与挡板相碰时的速度
(2)A滑上B至B与挡板相碰前瞬间,A相对B的位移
(3)最终AB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用长l=1.6m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1.0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一颗质量m=10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500m/s沿水平方向射穿木块,射穿后的速度v=100m/s,子弹与木块的作用时间极短,如图所示。g=10m/s2。求:
(1)在子弹打击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子弹与木块)产生的内能Q。
(2)打击后,木块上摆的最大高度H。
(3)子弹射穿木块后的瞬间,木块所受绳的拉力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