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1)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1)见解析(2)0~4.9   25.0

试题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描点作图如下图

(2)根据图像可知当砝码质量达到500g后图像开始弯曲,由题意可知此时就超过了弹性限度,砝码重力为4.9N,所以在0~4.9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劲度系数
点评:容易题。注意计算劲度系数式不能用F/x,因为x不是弹簧的形变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面取ABCDEFG等7个连续的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印点没有画出,测得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C时纸带的速度为Vc=        ,逐差法求此段纸带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        ,求得加速度a的大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Ⅰ)某同学在做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A.按(a)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5kg,钩码总质量m=0.30kg.
B.先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50Hz),打出一条纸带.
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进行长度测量,且经检查测量数据准确无误后,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0.176" J,把打下第5点时小车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k=0.125J.
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   的重要原因
(Ⅱ)该同学在用重锤下落来验证机械能守恒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D、E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5个点,打点频率为50 Hz.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D、E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

(1)这五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填A、B、C、D或E)点读数________.
(2)该同学用重锤在OC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OC距离用h来表示,他用vC=计算与C点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这种做法(填“对”或“不对”)___________.
(3)若O点到某计数点的距离用h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该点对应重锤的瞬时速度为v,则实验中要验证的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若重锤质量m=2.00×10-1 kg,重力加速度g="9.80" m/s2,由图中给出的数据,可得出从O点到打下D点,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_____ J,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__ J(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其中的两个步骤是: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
在①中是                               
在②中是                               
(3)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实验中,用M、N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位于O处,此时α+β=90°,如第题图所示;然后保持M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O处,可采用的办法是

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 =0.02s的交流电源。经过测量得:d1=3.60cm,d2=7.70cm,d3=12.32cm, d4=17.41cm, d5=23.00cm,  d6=29.10cm。(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通过计算,打出F点时物体的速度为vF =_____________m/s;
(2)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__m/s2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图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装置简图.小车的质量为m1,砂和砂桶质量的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图象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1和m2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  m1=200, m2=20、40、60、80、100、120
B.  m1=400, m2=10、15、20、25、30、40
C.  m1=200, m2=50、60、70、80、90、100
D.  m1=20,  m2=100、150、200、250、300、400
(3)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右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小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为平衡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应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挂小盘(及砝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C.本实验中要满足m2应远小于m1的条件
D.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图像
(2)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右图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3)某同学在平衡好摩擦力后,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砝码重力,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砝码重力F的图象如右图所示,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kg,小盘的质量为______kg。(二个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如果砝码的重力越来越大时,小车的加速度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会趋近于某一极限值,此极限值为_____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T=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进行拍摄,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如图,实验数据见下表。


(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表达式a=_______________(用T、X1、 X2、X3和X4表示),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小球经过位置C的速度表达式为Vc=         (用T、X1、 X2、X3和X4表示),经过位置C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1/10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表),则

(1)小球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的运动性质属              直线运动。
(2)有甲、乙两位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方法如下:
甲同学:
乙同学:
你认为甲、乙中哪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正确?      ,加速度值为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