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 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小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f,小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x.此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f)·(L+x)
B.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f·x
C.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f·x
D.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一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光滑绝缘斜面上,欲使球a能静止在斜面上,需在MN间放一带电小球b,则b应( )
A.带负电,放在A点
B.带正电,放在B点
C.带负电,放在C点
D.带正电,放在C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明代出版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牛力齿轮翻车的图画(如图),记录了我们祖先的劳动智慧.若A、B、C三齿轮半径的大小关系如图,则( )
A. 齿轮A的角速度比C的大
B. 齿轮A与B角速度大小相等
C. 齿轮B与C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齿轮A边缘的线速度比C边缘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从同一高度向上运动,它们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t1时刻甲和乙所受拉力的瞬间功率相等
B.在t1~t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C.在t2~t3时间内甲所受的拉力等于乙所受的拉力
D.在t=t2时刻甲和乙所受拉力的瞬间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 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
C. 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 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出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
(1)根据纸带所给数据,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选用两个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重物a和b进行实验,测得几组数据,画出图象,并求出图线的斜率k,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a的质量m1 ________b的质量m2。(选填“大于”或“小于”)
(3)通过分析发现造成k2值偏小的原因是实验中存在各种阻力,已知实验所用重物的质量m2=0.052 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78 m/s2,求出重物所受的平均阻力f =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衰变时释放电子被铜片俘获,把镍63和铜片做电池的两极为外电阻R提供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R上的电流方向是从到
B.镍63的衰变方程是
C.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可以改变镍63的半衰期
D.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增大,则外界对气体做功
C.内能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D.分子间距离等于分子间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
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6月,某地由于连续暴雨而引发一处泥石流。如图所示,一汽车正以8m/s 向坡底A点运动,当距A点8m时,司机突然发现山坡上距坡底80m处的泥石流正以8m/s 的速度、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司机立即刹车减速,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速度减为零后立即加速反向运动躲避泥石流,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速度和时间;
(2)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脱离危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