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离地面h高处由静止开始加速下落,其加速度大小为g。在物体下落过程中

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
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D.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AC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从静止开始以g的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加速下落,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F=mg,由动能定理得:mgh-Fh=Ek-0,解得Ek=mgh-Fh=mgh,故A正确;物体下降,重力做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了mgh,故B错误;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了mgh,动能增加了mgh,故机械能减少了mgh,故C正确,D错误。
考点:动能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电量为+q及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的速度最小为v.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离为L0及静电力常量为k,则 (     )

A.OB间的距离大于
B.点电荷乙能越过B点向左运动,其电势能仍增多
C.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间电势差
D.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A、B、C三个一样的滑块从粗糙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A由静止释放,B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C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水平,大小也为,最终三个滑块均到达斜面底端,则 (   )

A.滑到斜面底端时,A、B和C的动能一样大
B.滑到斜面底端时,B的动能最大
C.A和B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是一样多
D.A和B滑到斜面底端动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由高处无初速滑下,至水平面上A点静止,不考虑B点处能量转化,若施加平行于路径的外力使物体由A点沿原路径返回C点,则外力至少做功为(  )

A.mgh B.2mgh C.3mgh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不相等;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小相等 
B.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率最大 
C.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 
D.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一样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个初动能为Ek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沿垂直电场线方向飞入两块平行金属板间(带等量异号电荷且正对放置),飞出时动能为3Ek.如果这个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仍从原位置沿原方向射入,不计重力,那么该粒子飞出时动能为  (   )

A.4.5Ek B.4Ek C.6Ek D.9.5E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M、N是在真空中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v0由小孔进入电场,当M、N间电压为U时,粒子刚好能到达N板,不计带电粒子所受重力,如果要使这个带电粒子能到达M、N两板间距的1/2处返回,则下述措施能满足要求的是(  )

A.使初速度减为原来的一半
B.使M、N间电压加倍
C.使M、N间电压提高到原来的4倍
D.使初速度和M、N间电压都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这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一过程中(      )               
 

A.重力势能增加了
B.机械能损失了
C.动能损失了mgh
D.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始终作用在小物块上,小物块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车运动的位移为x,此时小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x+L)
B.此时小车的动能为f(x+L)
C.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L)-fL
D.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f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