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有中心小孔的木球;(B)有中心小孔的小铁球;(C)长约10厘米的细线;(D)长约1米的细线;(E)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F)天平;(G)秒表;(H)铁架台.本实验所需的器材是
 
(填器材前的字母)
(2)某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时主尺和游标如图所示,则摆球的半径r为
 
mm.

(3)此同学测定的g的数值比当地公认值大,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A 摆球质量太大了;
B 摆长太长了;
C 摆角太大了(摆角仍小于10°);
D 量摆长时从悬点量到球的最下端;
E 计算摆长时忘记把小球半径加进去;
F 摆球不是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振动,而是做圆锥摆运动;
G 计算周期时,将(n-1)次全振动误记为n次全振动;
(4)某同学在此次实验中用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代替摆球做成单摆.第一次实验使摆线长为L1,测出周期T1;第二次实验使摆线长L2,测出周期T2.则利用这两组数据可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测量振动时间,应从摆球经过
 
位置开始计时(填“最高点”或“最低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测定重力加速度.
(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其读数如图1所示,某次测量中该同学又测得摆线长度为42.22cm,则该次实验中单摆的摆长为L=
 
c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若该同学测得单摆进行n次全振动所花时间为t,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用(1)(2)问中所给符号表达)
(3)若该同学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的过程中,误将n-1次全振动当成了n次全振动,则用此方法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相对真实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如果另一位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没有测量摆球直径,仅仅测出了单摆的绳长l,他多次进行实验,测量了多组数据,描绘出了单摆摆动周期的平方T2随绳长l的关系,则图2中的
 
(填“甲”、“乙”或“丙”)最有可能是他测得的图线.若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该同学用这种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如下步骤:

(1)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摆球的直径为
 
mm.
(2)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出单摆做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秒表读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
 
s.
(3)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增加了摆线长度
C.开始计时的时候,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将49次全振动误计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研究“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则
(1)下列措施中必要的或做法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措施前的序号)
A.为了便于计时观察,单摆的摆角应尽量大些
B.摆线长应远远大于摆球直径
C.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
D.将摆球和摆线平放在桌面上,拉直后用米尺测出摆球球心到摆线某点O间的长度作为摆长,然后将O点作为悬点
(2)两个同学分别在北大和浙大探究了“单摆周期T与摆长 L关系”的规律.多次改变摆长,记录多组摆长和周期数据,并绘制了T2-L图象,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判断,浙大的实验结果对应图线是
 
(填“A”或“B”). 北大的同学求出图线的斜率k,则用斜率k求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有如下器材供选用,请把应选用的器材填在横线上
 
 (填字母).
A.1m长的粗绳     B.1m长的细线 C.半径为1cm的小木球      D.半径为1cm的小铅球   E.时钟   F.秒表  G.最小刻度为mm的米尺   H.最小刻度为cm的米尺   I.铁架台    J.附砝码的天平,
(2)一位同学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将摆挂起后,进行了如下步骤:
A.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摆线的长度;
B.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然后放开,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1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 T=
t60

C.将所测得的l和T代人单摆的周期公式,算出g填入报告册.
上述步骤中出现遗漏或错误的步骤有:
 
(不要求进行误差计算).
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A)搜集证据;(B)评估交流;(C)作出假设;(D)提出问题等.
(1)请将正确的探究活动按顺序重新排列
 
(只需填写字母).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刚性物体的摆动周期产生了兴趣(这种摆称为复摆).于是,他们用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细长木板(如一把米尺)做成一个复摆,如图所示.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C点为重心,板长为L,周期用T表示.
甲同学猜想:复摆的周期应该与板的质量有关.
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是悬点到重心的距离,即
L
2

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大于
L
2

为了研究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索:
①把两个相同的木板完全重叠在一起,用透明胶(质量不计)粘好,测量其摆动周期,发现与单个木板摆动时的周期相同,重做多次仍有这样的特点.则证明了甲同学的猜想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用T0表示板长为L的复摆看成摆长为
L
2
单摆的周期计算值(T0=2π
L/2
g
),用T表示板长为L复摆的实际周期测量值.计算与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板长L/cm 25 50 80 100 120 150
周期计算值T0/s 0.70 1.00 1.27 1.41 1.55 1.73
周期测量值T/s 0.81 1.16 1.47 1.64 1.80 2.01
由上表可知,复摆的等效摆长
 
L
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组同学用单摆实验测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正确安装好装置后,改变摆线长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值L,用秒表测出对应的周期T,并做好记录.处理数据时,一些同学用公式T=2π
l
g
算出每组值对应的g,再用平均值
.
g
作为当地重力加速度,若不计偶然误差的影响,则其结果较准确值明显
 
(选填“偏大”、“偏小”、“相等”);另一些同学做出了l-T2图象,测出图象直线斜率为k,则利用k表示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是g=
 
,若仍不计偶然误差的影响,则较准确值
 
(选填“偏大”、“偏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的读数如图所示,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
(1)该单摆的摆长为
 
cm.
(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