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B.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

C.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

A.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故A正确;

B.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故B正确;

C.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故C错误;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视机可以用遥控器关机而不用断开电源,这种功能叫做待机功能。这一功能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待机状态下电视机仍然要消耗电能。例如小明家的一台34吋彩色电视机的待机功率大约是10W,假如他家电视机平均每天开机4h,看完电视后总是用遥控器关机而不切断电源。试估算小明家一年(365)中因这台电视机待机浪费的电能

A. 2.6×108J B. 2.6×107J C. 3.2×108J D. 5.3×107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B.美国物理学家库伦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C.丹麦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D.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B.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

C.当不浸润的某种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

D.组成干湿泡湿度计的两个温度计中,湿泡所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所示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不会带来麻烦

B.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向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

C.静电应用的例子有: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分选等

D.防止静电危害的最好办法是把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避免越积越多,如汽车后面拖一条铁链在地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在牛顿力学中,时钟或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其指针摆的速率、物体的大小和重量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与这们日常生活经验是一致的。而相对论却认为,运动的时钟会变慢,运动的物体会收缩,重量会增加。这些看起来荒诞不经的事情却在许多实验中得到了证实。科学家利用高能加速器把电子的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的程度,这时候,尺变短、钟变慢、物体变重这些高速世界的奇景就展现在科学家们眼前了。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牛顿怎样的一种时空观?这种时空观是基于什么建立的?

(2)材料中的实验证明了什么效应?它属于相对论中的哪一种?相对论与牛顿力学有何关系?

(3)相对论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相矛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1、F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大小之比为2∶1

B.F1、F2对A、B做功之比为1∶2

C.A、B质量之比为2∶1

D.全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