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气垫导轨放置在实验台上,②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离定滑轮较近一端的某点B处,③将带有遮光条的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气垫导轨上的A处,④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使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⑤改变钩码个数,使滑块每次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F/N 0.49 0.98 1.47 1.96 2.45
t/(ms) 28.6 23.3 20.2 18.1 16.5
t2/(ms)2 818.0 542.9 408.0 327.6 272.25
t-2/[×10-4(ms)-2] 12.2 18.4 24.5 30.6 36.7
(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滑块上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1.050
1.050
cm,第一次测量中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0.37
0.37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可推导出滑块的加速度a与t关系式为
a=
d2
2st2
a=
d2
2st2

(3)本实验为了研究加速度a与外力F的关系,只要作出
F~
1
t2
F~
1
t2
的关系图象,请作出该图线.
(4)根据作出的图象,判断该同学可能疏漏的重要实验步骤是
没有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没有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分析:(1)游标卡尺读数结果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不需要估读,利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可以求出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的大小;
(2)根据运动学公式v2-
v
2
0
=2as
可以正确结果;
(3)写出F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正确得出结果;
(4)根据图象可知开始时刻拉力并不为零,这说明气垫导轨没有调水平.
解答:解析:(1)由图知第10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10mm+10×0.05mm=10.50mm=1.050cm;
第一次测量的速度:v=
d
t1
=0.37m/s.
故答案为:1.050,0.37.
(2)由运动学公式得:v2=2as
v=
d
t

则解得:a=
d2
2st2

故答案为:a=
d2
2st2

(3)将a=
d2
2st2
代入公式F=ma得:
F=m
d2
2st2
=
md2
2s
?
1
t2

故作出F~
1
t2
图象即可;
利用描点法得出其图象如下所示:

故答案为:F~
1
t2

(4)根据图象可知开始时刻拉力并不为零,这说明气垫导轨没有调水平.
故答案为:没有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作图的能力和根据图象得出数量关系的能力,只有在日常学习一步一步亲力所为才能逐步培养出这种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D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
D.通过测量B、C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在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②.若挑选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实验时纸带的运动方向是
F→A
F→A
.(选填“A→F”或“F→A”)
③.如图乙所示,已知相邻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从A点到B、C、D、E、F点的距离依次为s1、s2、s3、s4、s5(图中未标s3、s4、s5),则由此可求得纸带上由B点到E点所对应过程中,重力对滑块(质量为m)所做的功W=
W=mg(s4-s1
W=mg(s4-s1
,该滑块动能改变量的表达式为△EK=
EK=
1
2
m[(
s5-s3
2T
)2-(
s2
2T
)2]或△EK=
m
8T2
[(s5-s3)2-s22]
EK=
1
2
m[(
s5-s3
2T
)2-(
s2
2T
)2]或△EK=
m
8T2
[(s5-s3)2-s22]
;(结果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若满足
W≈△EK
W≈△EK
,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时让质量为m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乙所示为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测出C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OC=50.00cm,点A、E间的距离为AE=24.00cm.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周期为0.02秒,重锤的质量m=0.20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由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重锤下落到C点时的动能为
0.90
0.90
J,从开始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0.98
0.98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实验器材为:待测干电池组(电动势约3V)、电流表(量程0.6A,内阻小于1Ω)、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0~10Ω)、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苦干.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电流表的内阻不能忽略.
(1)该同学先利用图甲电路图测出电流表的内阻.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③测得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此测量值
 
实际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引起误差的原因是
 

(2)再按图甲接好电路,断开开关K,将开关S接D,多次调节电阻箱R,测得多组电阻箱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绘出如图乙的
II
-R图象.由此求出待测干电池组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