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一、二象限内,分别存在以虚线OM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方向沿y轴负方向,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虚线OMx轴负方向成45°角。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处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粒子每次到x轴将反弹,每次反弹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均减为反弹前的倍、方向相反。电场强度大小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求:

(不计粒子重力,题中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计算结果可用分式表示)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带电粒子最后一次经过OM时的位置坐标;

(3)带电粒子从最后一次经过OM时开始,沿电场方向运动的总路程。

【答案】12)(-)(3d

【解析】

1)设磁场强度大小为B,粒子进入磁场,根据左手定则,粒子做的圆周运动后经过 OM,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有qv0B=

T=

解得周期T=

而后速度大小变化但周期不变,故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T=

2)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0B=m

解得:

粒子进入电场后加速运动到x轴,设速度为v1,有:

第一次与x轴碰撞后反弹速度为

又有

解得:r′=

故最后一次经过OM时的坐标为();

3)因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故在到达x轴过程中

竖直方向:vy2=2a

第一次反弹竖直分速度变为原来的倍,竖直分速度vy1=vy

高度

第二次反弹竖直分速度变为原来的倍,竖直分速度vy2=vy1

高度 ……

n次反弹竖直分速度变为原来的倍,

高度hn=

故总路程为:

H=d +2h1+h2+……+hn=d

即带电粒子从最后一次经过OM时开始,沿电场方向运动的总路程为H=d

参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905年,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量子化概念进一步推广,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在给出与光电效应有关的四个图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当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法锌板带正电,验电器带负电

B. 图2中,从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中可以看出,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C. 图3中,若电子电量用e表示, 已知,由图像可求得普朗克常量的表达式为

D. 图4中,由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像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用砝码筒及所挂砝码的重力作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通过增加砝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长木板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①是在长木板_____(选填“水平”或“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图线②是在长木板_____(选填“水平”或“倾斜”)情况下得到的。

(2)在长木板水平时,小车运动受到的摩擦力Ff_____N

(3)由图线②可得小车的质量M_____kg

(4)图(b)中,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造成此误差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用“碰撞实验器材”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末端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写出物理量及相应符号)

2)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可能情况有______

A.用直尺测量的线段OMOPON长度值

B.轨道不光滑

C.轨道末端不水平

D.轨道末端到地面的高度未测量

3)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小球12的质量比为21,则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完成上述实验后,实验小组成员小红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小红改造后的装置如图2所示。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以斜槽末端为圆心的圆弧上,平均落点M′、P′、N′。测量轨道末端到M′、P′、N′三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在其左端,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乙以4m/s的速度与物块甲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则(  )

A. 甲、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B. 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甲物块的速率为零

C. 碰撞过程中,甲物块的速率可能为,也可能为

D. 碰撞过程中,乙物块的速率可能为,也可能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到达轻质弹簧顶端A处起,弹簧开始被压缩。在小球与弹簧接触,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 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减小

C.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加

D. 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逐渐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合力的功与获得的速度的关系的其中一种实验方案的装置如图1所示,橡皮筋对小车的作用力看作小车受到的合力.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2条、3条、4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记为2W0、3W0、4W0,毎次实验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

(1)(多选)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每次实验小车必须都从同一位置释放

B.安装实验器材时木板必须水平放置

C.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实验中必须用完全相同的橡皮筋

(2)通过多次实验,用纵轴代表合力的功W,横轴代表获得的速度v,根据多次实验数据画W-v图象得出结论,如图2所示,______ (填不能)据此说明Wv2成正比;

(3)为更好地确定Wv2是否成正比,可以利用实验数据再画W-v2图象,若图象形状为______ ,则说明Wv2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弧形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沿水平方向。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可视为质点)从轨道顶端处A点由静止释放,滑到B点时以水平速度v飞出,落在水平地面的C点,其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P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的作用。

1)请计算P在弧形轨道上滑行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现于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右端E轮正上方与B点相距。先将驱动轮锁定,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使P仍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它离开B点后先在传送带上滑行,然后从传送带右端水平飞出,恰好仍落在地面上C点,其轨迹如图中虚线EC所示。若将驱动轮的锁定解除,并使驱动轮以角速度ω顺时针匀速转动,再使P仍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最后P的落地点是D点(图中未画出)。已知驱动轮的半径为r,传送带与驱动轮之间不打滑,且传送带的厚度忽略不计。求:

小物块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若驱动轮以不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可得到与角速度ω对应的OD值,讨论OD的可能值与ω的对应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室的一款直流电流表,其接线柱间的标识如图乙所示,其使用说明书上附的电流表内部线路如图丙所示。

(1)某次用0~3A量程测量时,示数如图丁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A。

(2)该款电流表0~0.6A量程对应的内阻为_______(请用图丙中的阻值号Rg、R1、R2、R3表示)

(3)若电阻R1断路,则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约为__________mA(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