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竖直下落,经2s落地,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18m/s,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00J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20J
C.重力对物体做功180JD.物体的动能增加了62J

C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下落的高度h=t=18m,故重力做功W1=mgh=(1×10×18)J=180J,故重力势能减少了180J;动能的增加量△EK=mv2=162J;则由动能定理可知,W1-Wf=mv解得阻力做功Wf=18J,则可知机械能减小了18J;故选C.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功能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相同细环相距一定的距离,同轴放置,O1、O2分别为两环的圆心,两环分别带有均匀分布的等量异种电荷.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很远处沿轴线飞来并穿过两环,则在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   (    )   

A.在O1点粒子加速度方向向左 
B.从O1到O2过程粒子电势能一直增加 
C.轴线上O1点右侧存在一点,粒子在该点动能最小 
D.轴线上O1点右侧、O2点左侧都存在场强为零的点,它们关于O1、O2连线中点对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小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连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A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托住B,让A处于静止且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
B.A物体与B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C.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D.当弹簧的拉力等于B物体的重力时,A物体的动能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个小球从空中的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5J,除重力之外其它力做功2J。则小球(  )

A.a点的重力势能比在b点多5JB.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7J
C.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多2JD.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f,小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x,在这个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l+x)
B.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fx
C.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fl
D.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初始时刻,A、B位于同一高度并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自由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在从剪断轻绳到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两物块

A.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
C.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D.动能的变化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分)在光滑水平面上静置有质量均为m的木板AB和滑块CD,木板AB上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为,滑块CD上表面是光滑的1/4圆弧,其始端D点切线水平且在木板AB上表面内,它们紧靠在一起,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质量也为m,从木板AB的右端以初速度v0滑上木板AB,过B点时速度为v0/2,又滑上滑块CD,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CD圆弧的最高点C处,求:

(1)物块滑到B处时木板的速度vAB
(2)木板的长度L;
(3)滑块CD圆弧的半径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分) 图示为一匀强电场,已知场强E=2×102N/C。现让一个电量q=4×10-8C的电荷沿电场方向从M点移到N点,MN间的距离s=30cm。试求:

(1)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的变化;
(2)M、N两点间的电势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