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分)(I)(4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两次拉橡皮条时,其结点O应达同一位置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两细线的夹角应越大越好
C.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只需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D.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II)(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的质量为m,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打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其中O为起点,A、B、C为三个连续的计时点。可得(g=9.8m/s2,重物的质量m取0.4kg计算):

(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重物动能为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通过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                               
(III)(8分)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1电阻RX,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V1(量程2V,内阻约为2kΩ)
B.电压表V2(量程6V,内电阻约3kΩ)
C.定值电阻R1=3kΩ
D.定值电阻R1=300Ω
E.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为10Ω,额定电流2A)
F.电源E(电动势6V,内阻较小)
G.开关、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尽可能精确,试解答
①为了便于实验操作,定值电阻应选       
②请在下边方框内画出实验原理图

③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U1和U2,则电压表V1的内阻RX=           
(Ⅰ)(4分)A、D(选对一个给2分,有选错的不给分)
(Ⅱ)(6分) ①1.46 J ; 1.42 J ②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可认为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其他合理的结论也可给分)(每空2分)
(Ⅲ)(8分)①(2分) C (填“ R1”也给分)②(3分)原理图如右边方框中③(3分)

试题分析:(Ⅰ)实验中,为合力与分力效果相同,两次拉橡皮条时,其节点O应达到同一位置,A正确;两弹簧秤的拉力适当大些,但不能过长,否则会超过弹簧弹性限度,损坏弹簧秤,B错误;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应记录节点到达的位置O,细线的方向和弹簧秤的读数,C错误;本实验采用的时等效替代法,D正确。
(Ⅱ)打下B点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1.46" J,vB=xAC/2T,重物动能增量为mvB2/2=1.42J,比较数据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可认为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Ⅲ)实验中将V1和R1串联,V2测量两者总电压,流过V1的电流为I=(U2-U1)/R1,则V1的内阻为U1/I=U1R1/(U2-U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计时器等装置探究动能定理.
他们通过改变滑轮下端的小沙盘中啥子的质量来改变滑块所受水平方向的拉力;滑块上安有宽度为d的挡光片,实验中,用天平称出小盘和沙子的总质量为m,滑块(带挡光片)的质量为M,用最小分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出光电门1和2之间的距离x,计时器显示档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

(1)用最小分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出光电门1和2之间的距离x,以下数据合理的是
A、50cm        B、50.00cm
C、50.0cm            D、50.000cm
(2)小组的某位同学探究得出结论的表达式为,请问在这位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满足“小沙盘和沙子的总质量m远远小于滑块(带挡光片)的质量M”这个条件 _________  (填“是”或“否”).
(3)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 
A、适当增大挡光片的宽度d
B、适当减小挡光片的宽度d
C、适当增大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D、适当减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力的等效和替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有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为了测定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第一次实验时,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右端,滑槽的末端与桌面的右端M对齐,让滑块a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第二次实验时,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左端,测出滑槽的末端N与桌面的右端M的距离为L,让滑块再次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①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___   
②写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是(用测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用游标卡尺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某工件的内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_____mm.

(2)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a。分别以合力F 和加速度a作为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出如图2所示的点迹,结果跟教材中的结论不完全一致。该同学列举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1)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高;
(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低;
(3)砂桶和砂的质量过大,不满足砂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实验条件;
(4)测量小车的质量或者加速度时的偶然误差过大。
通过进一步分析,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原因可能是( )
A.(1)和(4)B.(2)和(3)C.(1)和(3)D.(2)和(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①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

②某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得g值偏大,原因可能是 (    )
A.把摆线长与小球直径之和做为摆长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次数记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 cm.
         
某同学先测得摆线长为89.2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甲中秒表所示,则:该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__cm,秒表所示读数为______s。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乙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下图中游标卡尺读数为            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

(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①图线        是在轨道水平的情况下得到的(选填“I”或“II”)
②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为    kg,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3)某同学用小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如图所示,纸带上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