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我们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测得:A球的质量m1B球的质量m2,水平轨道末端距地面的高度H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N几乎与OP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距离OMOPON的长度。

(1)先仅研究A球单独做平抛运动的情况。始终让A球从斜槽的同一位置S处由静止滚下,而多次改变斜槽的倾斜角度,即改变S处的高度hA球的水平射程OPx表示。请在图2中画出x2-h图像的示意图,并求出其斜率;(设斜槽及水平轨道光滑)

(2)再研究A球和B球相碰的情况。因为两球的碰撞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m1×OPm1×OMm2×ON

a.关于该实验,也可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加速度的定义,从理论上推导得出碰撞前后两球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请写出推导过程(推导过程中对所用的物理量做必要的说明)。

b.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如图3所示。他发现N偏离了OP方向。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依然动量守恒,请你帮他写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答案】(1)图像见解析;k=4H(2)a.见解析;b.见解析

【解析】

(1)A球单独做平抛运动,A球从斜槽的同一位置处由静止滚下,而多次改变斜槽的倾斜角度,即改变处的高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A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联立解得的函数关系为

画出图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像的斜率

(2)a、设A球和B球相碰的过程中,A球对B球的作用力为B球和A球的作用力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

分别对A球和B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根据加速度定义有

所以有

m1

整理有

b、连接,作出方向上的投影点,如图所示

分别测量出的长度,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关系式

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方向上动量守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铁质齿轮P可绕其水平轴O转动,其右端有一带线圈的条形磁铁,G是一个电流计,当P转动,铁齿靠近磁铁时铁齿被磁化,通过线圈的磁通量_____,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当P从图示位置开始转到下一个铁齿正对磁铁的过程中,通过G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变速运动

B.2s前乙比甲速度大,2s后甲比乙速度大

C.4s时刻,甲追上乙

D.2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一测定液面高低的传感器示意图,A为固定的导体芯,B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为导电液体,把传感器接到图示电路中,已知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如果发现指针正向右偏转,则导电液体的深度h变化为(

A.h正在减小B.h正在增大

C.h不变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当温度从低到高变化时,通常物质会经历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气体中的原子、分子将出现电离,形成电子、离子组成的体系,这种由大量带电粒子(有时还有中性粒子)组成的体系便是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在宏观上具有强烈保持电中性的趋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局部的电荷分离,就会产生等离子体振荡现象。其原理如图,考虑原来宏观电中性的、厚度为l的等离子体薄层,其中电子受到扰动整体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xl),这样在上、下表面就可分别形成厚度均为x的负、正电薄层,从而在中间宏观电中性区域形成匀强电场E,其方向已在图中示出。设电子电量为-ee>0)、质量为m、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目)为n,等离子体上下底面积为S。电荷运动及电场变化所激发的磁场及磁相互作用均可忽略不计。(平行板电容器公式,其中为真空介电常量,s为电容器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结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表面电荷宏观电量为

B.上表面电荷宏观电量为

C.该匀强电场的大小为

D.该匀强电场的大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此表分析可知

实验次数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弹簧秤读数(N

1

静止

0.4

2

静止

0.6

3

加速

0.7

4

匀速

0.5

5

减速

0.3

A.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0.5N

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为0.7N

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0.5N

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二次是0.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_____

(2)如图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图。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 d=0.20mm,双缝到光屏 的距离 L=0.600m,在光屏上得到干涉图样。若只将双缝间距变为 d =0.25mm 则干涉条纹间距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倍;

(3)若将实验装置中的滤光片撤去,则屏上的干涉条纹将_____(填“消失”、 “变为彩色”或“变为衍射条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圆柱型导体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1)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对圆柱型导体的长度L和直径d进行测量。结果如图甲、乙所示,其读数分别是L=______mmd=________mm

(2)实验小组采用伏安法进行了电阻测量,如图丙所示。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I,则计算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结果用UILd表示)。由这个实验得到的测量结果______电阻R的真实值。(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将注射器活塞置于中间刻度20mL处,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压强传感器并开始实验,气体体积V每减小2mL测一次压强p,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最后得到pV的乘积逐渐减小.

1)(单选题)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________

A)注射器中有异物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

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D)实验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

2)由此可推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为图________(选填ab).

3)若另一同学用较大的注射器在同一实验室里(温度不变)做同一个实验,实验仪器完好,操作规范,也从中间刻度开始实验,则得出的图象的斜率比上一同学直线部分的斜率相比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